韵脚:入一屋
平仄:平 平 平 平
拼音: bǔ|bo yí|nǐ bù|fǒu qiě|jū
【卜】1. 古人迷信,用火灼龟甲,以为看了那灼开的裂纹就可以推测出行事的吉凶。 2. 预料,估计,猜测:预~。 3. 选择(处所):~宅。~邻。 | ◎ 〔萝~〕见“萝”。 典
【卜】〔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博木切,音樸。《說文》灼剝龜也。象炙龜之形。一曰象龜兆之縱橫也。《周禮·春官·大卜註》問龜曰卜。《禮·曲禮》龜爲卜,筴爲筮。《詩·大雅》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春秋·元命包》古司怪主卜。又《爾雅·釋詁》卜,予也。《註》卜,賜予也。《疏》予卽與也。《詩·小雅》君曰卜爾,萬壽無疆。又姓。《韻會》孔子弟子卜商。
【疑】1. 不信,猜度(duó):~惑。~问。~心。~团。~虑。~窦。~点。~端。猜~。怀~。半信半~。 2. 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案。~难。~义。存~。 | 1. 安定,止息。 2. 古同“拟”,比拟。
【疑】〔古文〕《唐韻》語其切《集韻》魚其切《韻會》凝其切,音宜。惑也。《廣韻》不定也。《易·乾卦》或之者,疑之也。《禮·坊記》夫禮者所以章疑別微。以爲民坊者也。《疏》疑謂是非不決,當用禮以章明之。又度也。《儀禮·士相見禮》凡燕見于君,必辨君之南面,若不得,則正方不疑君。《註》疑,度也,不可預度君之面位,邪立嚮之。又《廣韻》恐也。又《增韻》似也,嫌也。又《爾雅·釋言》戾也。又山名。《淮南子·原道訓》九疑之南,陸事寡而水事衆。《註》九疑,山名也。在蒼梧。又神名。《山海經》符惕之山,其上多椶柟,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且】1. 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大。尚~。况~。 2. 表示暂时:苟~偷安。姑~。 3. 表示将要、将近:城~拔矣。年~九十。 4. 一面这样,一面那样:~走~说。 5. 表示经久:这双鞋~穿呢! 6. 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说。 7. 姓。 | 1. 文言助词,用在句末,与“啊”相似。 2. 多的样子。 3. 农历六月的别称。 4. 敬慎的样子:“有萋有~”。 5. 古同“趄”,趑趄。 典
【且】〔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淺野切《正韻》七野切,音跙。借曰之辭。《論語》且予之類是也。又未定之辭。《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又又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又此也。《詩·周頌》匪且有且。《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又姑且也。《詩·唐風》且以喜樂。又將也。《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又苟且也。《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又姓。宋且謹修,明且。俗誤讀苴。又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