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cǎi shī tīng 1 dǎo rén yán
【采诗】民歌。唐皮日休《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歌》:“若遇採诗人,无辞收鄙陋。”宋梅尧臣《田家语》诗序:“因録田家之言次为文,以俟採诗者云。”采集民间歌谣。古代有专门机构采诗,为统治阶级观风俗、知得失的一项政治措施。《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食货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於天子。”汉王褒《四子讲德论》:“今刺史质敏以流惠,舒化以扬名,采诗以显至德,歌咏以董其文。”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五季以降,虽四言之
【听】1. 用耳朵接受声音:~力。~写。~觉。聆~。洗耳恭~。 2.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计从。 3. 任凭,随:~任(rèn )。~凭。~之任之。 4. 治理;判断:~讼(审理案件)。~政。 5.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一~可口可乐。
【歌】1. 唱:~唱。~咏。~颂。~坛。~台舞榭。~舞。能~善舞。 2. 能唱的文词:唱~。~谱。~词。~诀。民~。诗~。~行(xíng )(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咏言。
【歌】〔古文〕可哥《唐韻》古俄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何切,音柯。《說文》詠也。《徐曰》長引其聲以詠也。《釋名》人聲曰歌。歌者,柯也。以聲吟詠上下,如草木有柯葉也。《揚子·方言》兗冀言歌,聲如柯。《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正義曰》直言不足以申意,故令歌詠其詩之義以長其言。《禮·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又》歌之爲言也,長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又曲合樂也。《詩·魏風》我歌且謠。《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疏》正義曰:謠旣徒歌,則歌不徒矣,故曰曲合樂曰歌。歌謠對文如此,散則歌爲總名,未必合樂也
【导】1. 指引,带领:领~。引~。向~(引路的人)。倡~。推~。~引。~游。~向。~师。~言。 2. 传引,传向:传~。~热。~致(引起)。 3. 启发:开~。教~。因势利~。
【导】〔古文〕《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音盜。《說文》導,引也。从寸道聲。《徐曰》以寸引之也。《周語》人爲導。《註》謂敵國賔至爲先導也。《孟子》君使人導之出疆。又治也。《書·禹貢》導岍及岐,至于荆山。《註》言治山通水也。又通也。《周語》太子晉曰:川氣之導也,疏爲川谷,以導其氣。又《增韻》啓迪也。通作道。《論語》道之以德。又《前漢·文帝紀》道民之路在務本。又簪導。《釋名》簪,兓也,以兓連冠於髮也。導,所以導櫟鬢髮,使入巾幘之裏也。南齊高祖性儉約,見主衣中有玉導,曰:留此是興長敝源。命擊碎之。
【人】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叶如延
【言】1. 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2. 说的话:~论。~辞(亦作“言词”)。语~。~语。~简意赅。 3. 汉语的字:五~诗。七~绝句。洋洋万~。 4. 语助词,无义:~归于好。“~告师氏,~告~归”。 5. 姓。
【言】〔古文〕《唐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平聲。《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周禮·大司樂註》發端曰言,答述曰語。《釋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書·湯誓》朕不食言。《傳》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八糾萬民,七曰造言之。《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又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