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拼音: cāng hǎi wú fēng|fěng sì|shì gǔ dàng
【沧海】◎沧海cānghǎi[deepbluesea;thesea]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沧海】1.大海。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观德》:“故受命而海内顺之,犹众星之共北辰,流之宗沧海也。”宋苏轼《清都谢道士真赞》:“一江春水东流,滔滔直入沧海。”明林鸿《金鸡岩僧室》诗:“夜来沧海寒,梦遶波上月。”瞿秋白《赤都心史》九:“皓月落沧海,碎影摇万里。”2.我国古代对东海的别称。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初学记》卷六引晋张华《博物志》:“东海之别有渤澥,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参见“东海”。3.神话中的海岛名。《海内十洲记·沧海岛》:“沧海岛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万
【无】◎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典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风】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
【风】〔古文〕凬飌檒《唐韻》方戎切《集韻》方馮切《正韻》方中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
【似】1. 相类,像:相(xiāng )~。类~。~是而非。 2. 好像,表示不确定:~乎。~应如此。 3. 表示比较,有超过的意思:一个高~一个。 | ◎ 〔~的〕跟某种情况或事物相似,如“他乐得什么~~”。亦作“是的”(“的”均读轻声)。
【似】〔古文〕《唐韻》詳里切《集韻》《韻會》象齒切《正韻》詳子切,音巳。肖也。《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帛似帛,布似布,華山有之。《疏》以其所似,名其草也。又嗣也。《詩·周頌》以似以續。又况也,奉也。《賈島詩》今日把似君,誰有不平事。又《正韻》相吏切,音寺。義同。又《韻補》叶養里切,音以。《詩·大雅》無曰余小子,召公是似。叶下祉。《賈誼·旱雲賦》運淸濁之澒洞兮,正重沓而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時彷彿而有似。
【鼓荡】“鼓盪”。鼓动激荡。唐沉佺期《被弹》诗:“有风自扶摇,鼓荡无伦匹。”宋梅尧臣《和滕公游穿山洞》:“风雷自鼓盪,不久当何如?”明方孝孺《王待制私谥议》:“发之文辞,敷腴蔚赡,浩乎若秋江之涛,鼓盪莫测,而其来有本也。”孙犁《种谷的人》:“有一股热烈的情感鼓荡着我,竟一时想起以后有多少工作要我去做,要去拼命完成!”见“鼓荡”。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