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赠黄蘖山僧希运

曾传达士心中印——赠黄蘖山僧希运

韵脚:去二十一震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yìn zēng|céng chuán|zhuàn xīn zhōng dá shì

曾传达士心中印释义

【印】1. 图章,戳记:~章。~玺。~记。~把子(亦喻政权)。  2. 痕迹:手~。指~。~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钱”)。  3. 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刷。排~。~制。~发(fā)。  4. 彼此符合:~证。心心相~。  5.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象。  6. 姓。

【印】〔古文〕《唐韻》於刃切《集韻》《韻會》伊刃切《正韻》衣刃切,因去聲。《說文》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卪象相合之形。今文作卩,瑞信也。手爪以持印。會意。《廣韻》符,印也。印,信也,亦因也,封物相因付。《增韻》刻文合信也。《前漢·百官公卿表》二千石皆銀印,二百石以上皆銅印。《註》師古曰:刻文云:某官之印。又姓。《廣韻》左傳,鄭大夫印段,出自穆公子印,以王父字爲氏。

【曾】1. 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父。~孙。  2. 古同“增”,增加。  3. 竟,简直,还(hái ):“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4. 姓。 | 1. 尝,表示从前经历过:~经。未~。何~。~几何时。  2. 古同“层”,重(chǒng )。 典

【曾】《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音層。《說文》詞之舒也。从八从曰聲。《九經字樣》曾从。,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詩·大雅》曾莫惠我師。《論語》曾是以爲孝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又《廣韻》經也。《增韻》嘗也。《韻會》乃也,則也。又與層通。《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文選》作層城。又《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音增。《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註》曾,猶重也。又《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

【传】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a.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b.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c.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传】《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轉也。《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又丁戀反。又《正韻》授也,續也,布也。《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註》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又《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又《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註》移也。又《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傳舍。《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又《說文》遽也

【心中】中xīnzhōng[intheheart;atheart;inmind]心里典

【心中】中心点。《墨子·经说上》:“捷与狂之同长也,心中自是往相若也。”孙诒让间诂:“规画其边,周匝成圜形,则自圜边为多线,以往凑中点,其长诸线必正相等,此即同长相若之义。”2.心里。《国语·晋语二》:“使百姓莫不有藏恶於其心中。”晋欧阳建《临终诗》:“下顾所怜女,惻惻心中酸。”《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太太也觉心中颇有所感,忍泪含笑劝解。”典

【达士】◎达士dáshì[greatscholar]明智达理之士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吕氏春秋·知分》

【达士】1.见识高超、不同于流俗的人。《吕氏春秋·知分》:“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后汉书·仲长统传》:“至人能变,达士拔俗。”唐杜甫《写怀》诗之一:“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清吴伟业《赠陆生》诗:“狡獪原来达士心,栖迟不免文人病。”2.太平天囯称进士为达士。太平天囯洪仁玕《英杰归真》:“官爵既明,而士阶未晓,谓何以秀才为秀士,以补廩为俊士,以拔贡为杰士,以举人为约士,以进士为达士,以翰林为囯士乎?”太平天囯洪仁玕《英杰归真》:“改进士为达士,谓其通达事变,足以兼善天下也。”

曾传达士心中印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