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平 仄 仄
拼音: 2 kǒng yīng huǐ lìn
【常】1. 长久,经久不变:~数。~量(亦称“恒量”)。~项。~任。~年。~驻。~住。~备不懈。 2. 时时,不只一次:~~。~客。时~。经~。 3. 普通的,一般的:~识。~务。~规。~情。~人。平~。反~。 4. 姓。
【常】《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音裳。《玉篇》恆也。《正韻》久也。《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繫辭》動靜有常。《詩·周頌》常于時夏。《箋》謂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又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又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又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又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又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
【恐】1. 害怕,畏惧:~惧。~怖。~慌。惊~。有恃无~。 2. 恫吓(hè):~吓(hè)。 3. 疑虑:~怕。~不能成功。
【恐】〔古文〕《唐韻》《正韻》丘隴切《集韻》《韻會》丘勇切,音。《說文》懼也。从心巩聲。《徐曰》恐,猶兇也。《黃帝素問》腎在志爲恐。《註》恐,所以懼惡也。《正韻牋》恐有驚惶之意。懼乃畏怕之實,恐在懼前也。《海錄》唐太宗撰太子接三師禮,與三師書,前名惶恐。後名惶恐再拜。又惶恐,灘名。《蘇軾詩》地名惶恐泣孤臣。又《廣韻》區用切《集韻》《韻會》《正韻》欺用切,去聲。疑也,慮也,億度也。 从。今省作卂。俗从几,誤。
【婴】1. 才生下来的小孩儿:~儿。~孩。 2. 触,缠绕:~疾。
【婴】《廣韻》於盈切《集韻》伊盈切《正韻》於京切,音纓。《釋名》人始生曰嬰兒。胷前曰嬰,抱之嬰前,乳養之,故曰嬰。一曰女曰嬰,男曰孩。又《六書故》女首飾也。嬰,所以飾也。《荀子·富國篇》處女嬰寶珠。別作瓔。又加也。《賈誼·治安策》嬰之以芒刃。又觸也。《韓非子·說難》龍喉下逆鱗,嬰之則殺人。又繞也。《後漢·卓茂傳》嬰城者相望。又縈也,絆也。《陸機詩》世網嬰吾身。《張九齡詩》形隨世網嬰。又山名。《隋圖經》嬰山,幷州之主山。又《山海經》金星之山,多天嬰,其狀如龍骨。又九嬰,水火之怪。《淮南子·本經訓》堯使誅九嬰于凶水
【悔吝】“悔恡”。1.灾祸。《易·繫辞上》:“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汉应劭《风俗通·正失·东方朔》:“文帝时政颇遗失,皆所谓悔恡小疵耶。”唐杜甫《送李校书》诗:“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清黄景仁《闲居》诗:“名象实易玩,悔吝虚已消。”2.悔恨。《后汉书·马援传》:“出征交阯,土多瘴气,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三国魏刘劭《人物志·释争》:“若然者,悔恡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唐李咸用《猛虎行》:“须知《易水歌》,至死无悔吝。”明唐顺之《与董后峰宪副书》:“野人一入仕途,百般悔吝,禪家所谓猢孙入布袋,真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