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仄 仄 平 仄 平
拼音: jīng chī mèi wǎng liǎng běn shēn
【惊】1.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车。~群。马~车败。 2.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恐。~骇。~愕。~惶。~诧。~遽。~厥。~悟。~心动魄。~惶失措。~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3. 震动:~动。~扰。~堂木。打草~蛇。 4. 出人意料的:~喜。
【惊】《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又《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驚)《唐韻》《集韻》舉卿切《正韻》居卿切,音京。《說文》馬駭也。《玉篇》駭也。《易·震卦》震驚百里。《詩·大雅》震驚徐方。《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又叶居陽切,音姜。《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
【魑魅魍魉】害人的鬼怪的统称。《文选·张衡<西京赋>》:“魑魅魍魎,莫能逢旃。”李善注:“《説文》曰:‘螭,山神,兽形。’‘魅,怪物。’魍魎,水神。”唐薛用弱《集异记·僧晏通》:“虽风雨露雪,其操不易,虽魑魅魍魎,其心不摇。”明徐渭《刘公去思碑》:“即有魑魅魍魎,亦夔夔睢睢,毕露而不可逃。”亦作“魑魅罔两”。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余此物名为匕首,其利难儔,水断虬龙,陆斩虎兕,魑魅罔两,莫能逢之。”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八)》:“以前虽无成例,却是留给后来的宝贝,其功用与铸了魑魅罔两的形状的禹鼎相同
【本身】身běnshēn[itself;initself]自己;自身汉
【本身】谓以自身为本位、中心。《庄子·天地》:“彼且乘人而无天,方且本身而异形。”成玄英疏:“今啮缺以己身为本,引物使归,令天下异形,从我之化。”2.犹本性。《列子·黄帝》:“且必有感也,摇而本身,又无谓也。”杨伯峻集释引王重民曰:“身有性义,盖身性古通用,本身犹本性也。”3.原身。唐袁郊《甘泽谣·红线》:“某一妇人,功亦不小。固可赎其前罪,还其本身。”此指前身。南唐尉迟偓《中朝故事》:“本身已败坏,此即魂耳,善相保。”此指肉体。《西游记》第六二回:“你打着黄伞,抬着八人轿,却不是猴王之职分?故説你得了本身。”此
这首诗以“魑魅魍魉”为形象,是显露了世间众多鬼怪妖魔的本体。以魑魅魍魉为诗题,透露出人们对那些邪恶存在的无尽恐惧之心。风格古典,笔法圆熟,自然表达出人们直面恶者时的惶恐心境,非常入微地点明了那股心灵深处因为邪物本身而产生的胆战心惊之感。
诗句“魑魅魍魉惊本身”,用丰富的形容词描绘出了魑魅魍魉这些恶魔的可怕外貌。诗人将这些邪恶之物与“本身”二字相连,似暗指其存在并非因他人,而是源于自身。因为它们不断追逐本身,从而产生了使人心胆俱寒的惊悸之感。此诗以简练明了的语言,揭示出了人类内心深层的恐惧与脆弱。
这首诗以“魑魅魍魉”为主题,以古典文辞勾勒了人们对邪恶存在的紧张感。通过描述魑魅魍魉对本身的惊悸,表现了人们对恶之力量的畏惧。诗人以写实手法,以“本身”寓意人的内心,巧妙地展现了人类对自身世界中的黑暗和扭曲的深思。这样的点题方式使得这首诗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意境上都表现出浓厚的古意,引人玩味。
惶惶然尔诗之惟一感嗟,魑魅魍魉之恶之令人心胆俱寒。在诗中,作者用异象描绘了世间邪恶之物,使人产生无尽的惊悸之感。盖因人心本善,故而对于诸多邪恶之物,其威力之强大,在于它们无时无刻不在追逐本身之时,使人顿生胆寒之情。
“魑魅魍魉”是中国传统文学中常用的词汇,代表着恶灵、邪鬼之类的存在。这首诗通过描绘这些神秘恶魔的模样,表达了一种惧怕之情。诗人玄妙地将恶灵与“本身”联系起来,暗示了那种随时伺机噬咬自我的危险。这种表现手法,精巧地展示了人类心灵中那股对邪恶的恐惧和对自身脆弱的无助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