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入十二曷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dá chí zhèng|zhēng chī mèi
【怛】1. 忧伤,悲苦:~~(忧伤不安)。~伤。~忧。惨~。 2. 惊惧。 网
【怛】《集韻》得案切,音旦。《說文》憯也。《前漢·武帝詔》支體傷,則心憯怛。又《唐韻》《集韻》《類篇》《韻會》當割切《玉篇》丁割切,音妲。《廣韻》悲慘也。《增韻》驚也,懼也。《莊子·大宗師》無怛化。《禮·儒行註》言之不愊怛也。《疏》愊怛,謂急促之意。《釋文》怛,驚怛也。又勞也。《詩·齊風》勞心怛怛。又或作。《詩·風》中心怛兮。《前漢·王吉傳》引《詩》作。 亦作憚。入聲。《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則雖有疾風,亦弗之能憚矣。《釋文》音怛,都達反。 或作。通作旦。◎按隂復春云:《說文》得案切。又當割切。又曰怛或从心在
【持】1. 拿着,握住:~笔。~枪。~牢(把稳)。 2. 遵守不变:坚~。~久。~操(保持节操)。~之以恒。 3. 主张,掌管:主~。~平。~国。~重。~之有故(立论有根据)。 4. 对待,处理:~身(对待自己)。~盈。~胜。 5. 扶助:支~。撑~。
【持】《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音治。《說文》握也。《廣韻》執也。《詩·大雅·鳧鷖序》持盈守成。《疏》執而不釋謂之持,是手執之也。《禮·射義》持弓矢審固。《史記·秦始皇紀》大吏持祿取容。又把持也。《史記·酷吏傳》寧成爲任俠,持吏長短。又軍持,汲水具,梵語也,猶華言缾。《陸游詩》遊山雙不借,取水一軍持。《註》不借,草履名。又《正韻》知切,音馳。義同。又叶如切,音除。《古隴西行》淸白各異尊,酒上玉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
【正】1. 不偏斜,与“歪”相对:~午。~中(zhōng )。~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当(dāng)。~派。~楷。~规。~大光明。~言厉色。拨乱反~。 3. 合于道理的:~道。~确。~义。~气。 4. 恰好:~好。~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面。~本。 7. 纯,不杂:~色。~宗。~统。纯~。 8. 改去偏差或错误:~骨。~误。~音。~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
【正】〔古文〕《唐韻》《韻會》《正韻》之盛切,音政。《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註》守一以止也。《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易·乾卦》剛健中正。《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又備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書·君牙》咸以正罔缺。又《爾雅·釋詁》正,長也。《郭註》謂官長。《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杜註》五正,五官之長。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又官名。《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又朼載也。《周禮·夏
【魑魅】古谓能害人的山泽之神怪。亦泛指鬼怪。《汉书·王莽传中》:“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颜师古注:“魑,山神也。魅,老物精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捎魑魅,斮獝狂。”薛综注:“魑魅,山泽之神。”唐卢纶《割飞二刀子歌》:“刀乎刀乎何燁燁,魑魅须藏怪须慑。”清唐孙华《时世公子行》:“生狞面目骄横色,如睹魑魅逢山臊。”2.常喻指坏人或邪恶势力。明徐复祚《投梭记·获丑》:“暗想朝廷上白日昏,妖氛魑魅公然奋。”庐隐《或人的悲哀》:“他们不用镜子,照他们魑魅的怪状。”3.指荒凉、边远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