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仄 仄
拼音: cì|cī xié|yá|yé|yú|xú jiǎo wǎng
【刺】1. 用有尖的东西插入:~绣。~伤。~杀。 2. 暗杀:~客。被~。行~。 3. 侦探,打听:~探。 4. 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坏处:讽~。讥~。 5. 尖锐像针的东西:芒~。鱼~。~丛。 | ◎ 象声词:~地滑了一跤。
【刺】《唐韻》《集韻》《韻會》七賜切《正韻》七四切,此去聲。《說文》刺,直傷也。从刀束。《爾雅·釋詁》刺,殺也。《春秋·僖二十八年》公子買戍衞,不卒戍刺之。《公羊傳》刺之者何,殺之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庶人則曰刺草之臣。《註》刺猶剗除之也。又《前漢·郊祀志》刺六經中作王制。《註》刺,采取之也。又《廣韻》針刺也。以針黹物曰刺。又《韻會》棘芒也。又《釋名》書姓名於奏白曰刺。《後漢·禰衡傳》建安初游洛下,始達穎川,隂懷一刺,旣而無所之,至刺字漫滅。又《詩·大雅》天何以刺。《毛傳》刺,責之。又《周禮·秋官》司刺掌三刺
【邪】1. 不正当,不正派:~恶(è)。~念。~说。 2.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风~。 3.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zhòng)~。 4. 妖异怪诞:~魔。~术。 5. 古同“斜”。 | ◎ 古同“玡”,琅玡山。 | ◎ 古同“耶”,疑问词。 | ◎ 古同“餘”。 | ◎ 古同“徐”,缓慢。
【邪】《廣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斜。《廣韻》不正也。《正韻》姦思也,佞也。《易·乾卦》閑邪存其誠。《書·大禹謨》去邪勿疑。又《韻會》辟邪,獸名。又《唐韻》以遮切《集韻》《韻會》《正韻》余遮切,音耶。《說文》琅邪,郡名。又莫邪,劒名。吳大夫莫邪作寶劒,因名。又呼韓邪,匈奴王名。《前漢·宣帝紀》呼韓邪單于來朝。又若邪,水名。在越州會稽縣。又胥邪,木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留落胥邪。《註》胥邪,似椶櫚,皮可爲索。又汙邪,下地田也。《史記·滑稽傳》汙邪滿車。又助語,又疑辭,經傳俱作邪,俗作耶。又《
【矫枉】矫正弯曲。比喻纠正偏邪。《孟子·滕文公下》“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汉赵岐注:“人当以直矫枉耳。”《后汉书·朱祐景丹传论》:“光武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李贤注:“矫,正也。枉,曲也。”唐元希声《赠皇甫侍御赴都》诗之四:“刺邪矫枉,非贤勿居。”宋秦观《送洪景之循州参军》诗:“寒梅不自重,輒花桃李先。矫枉有佳菊,最后众芳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