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下平十八尤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zhōu mián gé qiáo mù dàn yān
【州】1.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县。杭~。 2. 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
【州】〔古文〕《唐韻》《正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音周。《說文》水中可居曰州。周繞其旁,从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主之。《廣雅》州,殊也,浮也。《春秋·題辭》州之爲言殊也。《釋名》州,注也。郡國所注仰也。《玉篇》九州也,時也,宮也,居也。《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分靑州爲營州。《疏》禹貢治水之時猶爲九州,今始爲十二州。左傳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貢金九牧,則禹登王佐,還置九州,其名蓋如禹貢。《禹貢》冀、兗、靑、徐、荆、揚、豫、梁
【绵】1. 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供絮衣被、装墨盒等用:丝~。~绸。~里藏针。 2. 像丝绵那样柔软或薄弱:~薄。~软。~力。 3. 像丝绵那样延续不断:~延。~联。~长。~亘。连~。 4. 性情温和:他平时挺~。
【绵】《玉篇》《廣韻》《集韻》同緜。
【隔】1. 遮断:~开。~离。~绝。~断。阻~。 2. 相去有一段距离:~壁。~年。~行(háng )。~岸观火(喻见人遇到困难,漠不关心,采取观望或看热闹的态度)。~墙有耳。 3. 思想感情有距离:~阂。~膜。~心。
【隔】《唐韻》古核切《集韻》《韻會》各核切《正韻》各頟切,音膈。《說文》障也。《玉篇》塞也。《史記·秦始皇紀》防隔內外。《前漢·常惠傳》欲隔絕漢。又通作鬲。《荀子·大略篇》鬲如也。《註》謂鬲絕於上。《史記·大宛傳》鬲漢道焉。《前漢·薛宣傳》西州鬲絕。又《陸厥與沈約書》一家之文,工拙壤鬲。又《韻會小補》叶訖得切,音祴。《柳宗元·懲咎賦》讒妬結而不戒兮,猶斷斷於所執。勢危疑而多詐兮,逢天地之否隔。○按正字通引柳賦云,質韻音屹,固非。而韻會小補叶訖得切,亦謬。得在職韻,執在緝韻,職緝不相通,以隔叶執,不當作訖得切。又
【乔木】◎乔木qiáomù[tree]高大的树木并汾乔木。——宋·沈括《梦溪笔谈》废池乔木。——宋·姜夔《扬州慢》词
【乔木】1.高大的树木。《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唐张乔《题友人林斋》诗:“乔木带凉蝉,来吟暑雨天。”郭沫若《芍药及其他·影子》:“我手栽的那株大山朴,怕已经长成乔木了。”2.《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赵岐注:“所谓是旧国也者,非但见其有高大树木也,当有累世修德之臣,常能辅其君以道,乃为旧国可法则也。”后因以“乔木”为形容故国或故里的典实。《文选·颜延之<还至梁城作>》诗:“故国多乔木,空城凝寒云。”李善注:“《论衡》曰:‘观乔木,知旧都。’”明高攀龙《
【淡烟】《轮台子》词:“悤悤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宋陆游《题绣川驿》诗:“白首即今行万里,淡烟依旧送孤舟。”
这句诗中的“乔木隔绵州”让人想起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蓝山有意绕平湖,阳关三迭云山暮。”优美的九曲黄河与娴静的蓝山平湖,各自展示出不同的景色和情感,表达了对离别之境的伤感与留恋,极富文人气息。
淡烟乔木隔绵州,一瞬间便能勾勒出离别之情。古人对家国的眷恋和思乡之苦深深植根于内心,这句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这种情感,更加立体地展示了诗人的情怀和意境。整句意象宛如画中画,令人如梦如幻,启示读者思考人生离别之痛与思乡之情。
淡烟乔木,形容林木苍翠欲滴,而又呈现出轻盈的美感。乔木屹立于绵州之间,忽隐忽现于淡烟之中,犹如仙境一般。不禁让人心生遐想,想象着那绵延的林海和迷茫的远方。此句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刹那离别,非常符合古人对离别之伤的表达。
婉约之文艺风韵,历来是文人雅士的最爱。原句中的“淡烟乔木”巧妙地运用了婉约之法,勾勒出了迷人的画面。淡烟,似隐似现,轻盈无形;乔木,端庄又高大。二者相互映衬,形成了景致和意境之美。古人在脱俗中寻找风雅与诗味,此句绝对是古典文艺风的典范。
淡烟乔木隔绵州,此句以简而意境深妙之姿,展现出古人对乡愁、离别之情的真挚体会。绵州,自古以来便是交通要地,乔木,更是壮丽之景,抒发诗人离别之痛的同时,夹杂着对家园、故土之怀念,确实令人心驰神往。此句用字灵动,意境恢宏,发人深省,使人深感诗人深情厚意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