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诗 / 观音赞

道不虚行——观音赞

韵脚:下平十一唐

平仄:仄 平 平 平

拼音: dào bù|fǒu xū háng|xíng

道不虚行释义

【道】1.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2.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4.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6.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 )。~士。~姑。~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8. 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9. 用

【道】〔古文〕衟《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又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又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又當道,草名。《博雅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虚】1. 空:~无。~实。~度。~名。~左(尊敬地空出左边的座位,古代以左为尊)。空~。乘~而入。  2. 不真实的:~伪。~假(jiǎ)。~妄。~惊。~夸。~构。~传。~张声势。  3. 内心怯懦:做贼心~。  4. 不自满:~心。谦~。~怀若谷(喻对人十分谦虚)。  5. 抽象的:~词。  6. 衰弱:~弱。~胖。~汗。~脱。气~。血~。  7.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8. 古同“墟”,大丘。  9. 古同“圩”,集市。

【虚】〔古文〕《唐韻》朽居切《集韻》《正韻》休居切,音噓。空虛也。又《易·繫辭傳》周流六虛。《註》六虛,六位也。《疏》位本無體,因爻始見,故稱虛也。又《大戴禮》虛土之人大。《註》虛,縱也。又孤虛。《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又星名。《書·堯典》宵中星虛。又姓。《通志·氏族略》虛氏。見《姓苑》。又虛無,山名。《顏氏家訓》柏人城東有一孤山,或呼爲虛無山。又《廣韻》去魚切,音祛。《說文》大丘也。《集韻》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又地名。《春秋·桓十二年》會宋公于虛。《註》宋地。又水名。《前漢

【行】1.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  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  3. 步行的阵列。  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  5.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  6. 行业:同~。各~各业。  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 1. 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远自迩。  2. 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3. 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4. 从事:进~。  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6. 足

【行】《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

道不虚行用户点评
tx
infinitePassion54

从传统文化之角度而言,道不虚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实践与行为一致,言行合一为常理。历代贤达皆以身作则,示人以行进之方。今世之人,亦当如此,言辞虚幻不可取。道不虚行,乃历代英明伟人所宣扬之真谛。

2024-11-26 16:22:42
tx
落花有意

“道不虚行”这句诗通过简约的表达方式,传递了一个准则,无论是在个体生活、社会治理、文学创作还是人际交往中,都能起到警示和引导的作用。诗人以短小精炼的文字形式表达了一个内涵丰富的道理,使人深思。

2024-11-26 16:06:36
tx
silentDreamer45

意境上,"道不虚行"这句诗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了善行的重要性。它强调了道义与行为的紧密联系,让人们明白只有坚持正道才能得到真正的回报。同时,这句诗也告诫人们不要为了功利而放弃追求正义,引导人们坚守底线,为善事而行。这种道义之言,给人内心的支撑和力量。

2024-11-26 15:49:50
tx
Marky Mark

总体来说,“道不虚行”作为一句口号式的诗句,既简洁有力,又体现了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它通过韵律的运用、平易近人的用词和丰富的意境,让它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句诗不仅提示了人们正直的道路,也激发了人们内心的良知和善念。

2024-11-26 15:45:48
tx
梦之翼

以道德之言,言行一致才可形成完善的人格。道不虚行,言行合一,为人之道。道德之行,持之以恒,不可随便变更。言行相符,代表了一个人的苦心修炼与追求。言行不一者,往往易于动摇,无法持守真诚,丧失道德信仰与自我价值。

2024-11-26 15:18:38
tx
进击的小菜菜

除此之外,“道不虚行”这句诗还可以引申为人应该真实做人,实事求是,不作假、不虚伪。一个人若是信口开河,虚伪言辞,最终只会自欺欺人;而一个能行动起来、兑现承诺的人,则会受到他人的敬仰和推崇。

2024-11-26 14:59:18
tx
梦幻之城

作为一句警世名言,这句诗所传递的道理不仅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个体行为,也适用于社会治理或政治上的重要决策。政治家或领导者应该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切实执行承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和尊重。

2024-11-26 14:29:24
tx
CoconutDreams

这句诗道出了一种普遍的道德标准,告诉我们应该言行一致,用实际行动去展示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仅使自己的言行获得他人的认可,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与尊严。

2024-11-26 14:05:59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