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biàn chí tái dēng lín
【遍】1. 全面,到处:~历(周游)。~布。~及。~野。普~。 2. 量词,次,回:看了三~。
【遍】《廣韻》與徧同。詳彳部徧字註。
【池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晋明帝欲起池臺,元帝不许。”唐孟浩然《姚开府山池》诗:“主人新邸第,相国旧池臺。”《旧唐书·后妃传序》:“大帝、孝和,仁而不武,但恣池臺之赏,寧顾衽席之嫌,武室,韦宗,几危运祚。”清顾炎武《金陵杂诗》之一:“坞壁三山古,池臺六代幽。”
【登临】◎登临dēnglín[visitfamousmuntains,placeofinterest,etc.]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登临】登山临水。也指游览。语本《楚辞·九辩》:“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禪於姑衍,登临翰海。”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江山留胜跡,我辈復登临。”金元好问《东园晚眺》诗:“一诗不尽登临兴,落日东园独倚栏。”朱德《游南泥湾》诗:“登临万花岭,一览羣山小。”碧野《白云·绿树·金花》:“我对这座名山仰慕已久,但却无缘登临。”
以言者常思所思,见者常思所思,作者所言之“遍池台”一词,无疑是希望将当时的心情与读者共享。或许作者在此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感受到了登高所带来的豁然开朗之感,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登临遍池台,不但让人体验到了身心的愉悦,更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以“登临遍池台”之语,可见作者当时心情激荡,兴奋之极。或许是在秋天的黄昏,或许是阳光照射下的早晨,无论何种时刻,登台所带来的喜悦感都是无法割舍的。因此笔者谨以此句点评,以期能够体现作者当时的情思,让读者感同身受。
登临遍池台,表现了作者对登高观景的喜爱之情。此句诗运用到了“登临”、“遍池台”等词汇,以表达登高的动作和在台上欣赏风景的场景。其中,“遍池台”四个字更是将视野之广阔和风景之美妙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感受到了作者登台后所见所感的细腻之处。
然则四字之功在此一句中,或可谓得心应手,或可谓神来之笔,或可谓惊鸿之举。让我们一同品味这句“登临遍池台”,如同站在台上远眺陌生的风景,忽而感到人生的脆弱,忽而感到自然的庞大,忽而感慨万千。让我们想象诗人站在池台之上,欣赏着四周的美景,同时也体味其心境的变幻,感叹岁月的荏苒。
诗中所运用的“池台”二字更是凝聚了作者偏爱高处、偏爱水景之情。登临池台,必是赏池台之景,而非赏台中池水之景,因此“池台”之语不可不言。可想而知,诗人一定是站在台上,远眺四周,视野的广阔之处一定映入了他的眼帘,使其感觉到万马奔腾般的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