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锄药咏

对之不觉忘疏懒——锄药咏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zhī duì wàng shū lǎn bù jué

对之不觉忘疏懒释义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对】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  2. 朝着:~酒当歌。  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  4. 跟,和:~他商量一下。  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  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  7. 看待,应付:~待。  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  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  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

【对】《唐韻》都隊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內切,音碓。《說文》應無方也。本作。《爾雅·釋言》對,遂也。《疏》遂者,因事之辭。《廣韻》答也。《增韻》揚也。《詩·大雅》以對于天下。《註》答天下仰望之心也。《書·說命》敢對揚天子之休命。又《禮·曲禮》侍坐於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又》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註》離席對也。又次對,轉對。《王球貽謀錄》唐百官入閤,有待制次對官。後唐天成中,廢待制次對官,五日一次,內殿百官轉對。又當也,配也。《詩·大雅》帝作邦作對。《註》言擇其可當此國者而君之也。又對簿。《史記·李

【忘】◎ 不记得,遗漏:~记。~却。~怀。~我。~情。~乎所以。

【忘】《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說文》不識也。《增韻》忽也。又遺也。《書·微子之命》予嘉乃德,曰篤不忘。謂不遺也。又《儀禮·士冠禮》壽考不忘。《註》長有令名,不忽然而遽盡也。又善忘,病也。《莊子·達生篇》氣下而不上,則使人善忘。又坐忘,無思慮也。《莊子·大宗師》回坐忘。又《廣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音妄。《韻會》棄忘也。《增韻》遺忘也。《周禮·地官·司刺》三宥,一曰遺忘。又志不在也。《左傳·隱七年》鄭伯盟,歃如忘。《註》志不在于歃血也。又《韓愈·別竇司直詩》中盤進橙栗,投擲

【疏懒】亦作“疏嬾”。亦作“疎懒”。亦作“疎嬾”。1.懒散。《北齐书·李绘传》:“下官肤体疏嬾,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宋范仲淹《与朱氏书》:“此间疎懒成性,日在池塘,或至欢醉。”明刘基《松叶酒歌寄梁安宅》:“我生疎嬾无所能,瘦皮黏骨危崚嶒。”鲁迅《彷徨·孤独者》:“我知道他疏懒,本不以杳无消息为奇,但有时也颇怨他不给一点消息。”2.松懈;懈怠。《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后来少卿已没,道元袭了父任,出仕在外,官府事体烦多,把那奉真香火之敬,渐渐疎懒。”《红楼梦》第二三回:“你日日在外游嬉,渐次疏懒了工

【不觉】觉bùjué(1) [beunabletofind](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3) 想不到,无意之间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4) [cannothelp]∶不禁,不由得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典

【不觉】沉睡不醒。《战国策·魏策二》:“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百喻经·小儿得欢喜丸喻》:“有一乳母,抱儿涉路,行道疲极,睡眠不觉。”2.不反悟;不觉悟。《文选·张衡<东京赋>》:“流遁忘反,放心不觉。”薛综注:“流情放心,不自反寤。”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泥滞苟且,没而不觉。”3.没有发觉;没有感觉。《晋书·谢安传》:“既罢,还内,过户限,心甚喜,不觉屐齿之折。”唐韩愈《贺太阳不亏状》:“虽有阴云,转更明朗,比於常日,不觉有殊。”明刘基《晚至草平驿》诗:

对之不觉忘疏懒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