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下平二十一侵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4|1 nuò xīn jīn rán
【共】1. 相同,一样:~性。~同。同甘~苦。 2. 彼此都具有、使用或承受:患难与~。休戚与~。 3. 一起,一齐:~鸣。~勉。~议。~处(chǔ)。 4. 总计,合计:~计。总~。 5. 与,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 6. “共產党”的简称。 | 1. 古同“恭”,恭敬。 2. 古同“供”,供奉,供给。
【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用切,蛩去聲。《說文》同也。从廿卄。《徐曰》廿音入,二十共也,會意。《玉篇》同也,衆也。《廣韻》皆也。《增韻》合也,公也。《禮·王制》爵人于朝,與士共之。《史記·張釋之傳》法者,所與天下共也。又《唐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音恭。《前漢·王褒傳》共惟秋法,五始之要。《註》服虔曰:共,敬也。師古曰:共,讀曰恭。又姓。《氏族略》以國爲氏。又地名。《詩·大雅》侵阮徂共。《韻會》阮國之地,在河內共城。又《集韻》古勇切《正韻》居竦切,恭上聲。《前漢·百官公卿表》垂作
【诺】1. 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唯唯~~。 2. 答应,允许:~言。许~。承~。一~千金。 典
【诺】〔古文〕喏《唐韻》《正韻》奴各切《集韻》《韻會》匿各切,囊入聲。《說文》譍也。《玉篇》答也。《正韻》應聲。《詩·魯頌》莫敢不諾。《箋》應辭也。《禮·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諾。《註》唯速而恭,諾緩而慢。又《投壷》大師曰諾。《疏》承領之辭也。《吳志·顧雍傳》顧悌每得父書,拜跪讀之,每句應諾。又《韻會》以言許人曰諾。《左傳·襄十八年》獻子許諾。《論語》子路無宿諾。《史記·季布傳》楚諺: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老子·道德經》輕諾必寡信。《荀子·王霸篇》賞己諾,信乎天下矣。《註》諾許也。己不許也。又自輺語。《公羊
【心】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 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 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
【矜然】自尊自大,自以为是。《文选·左思<魏都赋>》:“饰华离以矜然,假倔强而攘臂。”李善注:“郑玄《礼记》注曰:‘矜,谓自尊大也。’毛萇《诗》传曰:‘然,是也。’”
“共矜然诺心”一句简而有力,表现出了作者厚道宽容的品性。其中,“共矜”意指大家共同怀有这样的心态,既秉持谦和之道,又珍视诺言的重要性。“然”字则强调这种心态的自然素雅。“共矜然诺心”不仅展现出作者高尚的道德追求,更使人思考和感叹,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保持那份内心中的清宁与恪守承诺的原则。
“共矜然诺心”涵盖了多种立德的品质。它所传达出的是一种共同担当的精神,呼应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和合”的思想。“共矜”可达到小我融入大我,达到了人心相通,助人助己的境地。“诺心”则彰显出人们守信守诺的高尚品格。这句诗以简练的文字传达出了丰富的思想内涵,令人为之动容。
“共矜然诺心”透露出了一种轻质灵动的仁者之气。一个人若能心怀共鸣之情,既“共矜”谦逊低调,又有“然”气沉静自若,更能“诺心”守信承诺,令人叹服。这句诗经由简洁而凝练的描述,使人感到了那份精神的充盈与通透,既显平和柔和之气质,又有坚定如山之品格,实乃难得品味之作。
“共矜然诺心”集中表现出了中华文明中的尊重与敬意。字句间所体现的庄重高洁之气,道出了作者重视诺言的品德。其中,“共矜”对应着和而不同的智慧,使人窥见了中华民族博大和谐之美。“然”字则展示了中正如常的淡泊之心。“诺心”更凸显了忠于诺言的大义。这句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信守诺言、重视信任与互助的传统美德。
“共矜然诺心”以清新利落之笔写就,字、意相契。“共矜”既昭示了诸多共主之美,也凝聚了参与者共识的庄重。“然”字简而有力,凸显出了清新如晨曦之心态。“诺心”两字更展示了作者立言守诺的志向。这句诗表达出了心灵纯粹的态度,切合人与人相互交往中的互信互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