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ì hóng qú lí pī hé shì
【亦】1. 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无不可。~步~趋。 2. 又:“先君何罪?其嗣~何罪?” 3. 不过,只是:“王~不好土也,何患无士?” 4. 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说乎?” 5. 姓。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红蕖】1.红荷花。蕖,芙蕖。南朝梁简文帝《蒙华林园戒诗》:“红蕖间青琐,紫露湿丹楹。”唐李白《越中秋怀》诗:“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宋王安石《筹思亭》诗:“数株碧柳苍苔地,一丈红蕖緑水池。”清方文《雨夜宿崔明府署中言别》诗:“烛冷香销犹不寐,红蕖翠篠总含思。”2.喻指女子的红鞋。唐杜甫《千秋节有感》诗之二:“罗袜红蕖艷,金羈白雪毛。”仇兆鳌注引黄生曰:“红蕖,指宫鞋。”
【离披】亦作“离翍”。1.分散下垂貌;纷纷下落貌。《楚辞·九辩》:“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朱熹集注:“离披,分散貌。”宋王禹偁《弊帷诗》:“骏骨欲埋金价直,的颅犹爱雪离披。”明徐霖《绣襦记·父子萍逢》:“论山鸡离披毛羽,配文鸳固难为对。”清何绍基《山雨》诗:“马上衣巾任沾溼,村边瓜豆也离披。”庞树柏《鹣鹣行为邑中贞烈严毛氏作》:“南方有鶼鶼,锦翼何离翍。”2.盛貌;多貌。《西京杂记》卷六引汉刘胜《文木赋》:“丽木离披,生彼高崖。拂天河而布叶,横日路而擢枝。”唐包佶《祀雨师乐章·奠币登歌》:“阴雾离翍,灵
【何事】什么事;哪件事。南朝齐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唐方干《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2.为何,何故。晋左思《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宋刘过《水调歌头》词:“湖上新亭好,何事不曾来?”清李渔《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典
红蕖是一个人名吗?还是代表一种花朵呢?感觉好疑惑啊。听起来像是这个人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变得心事重重,难以释怀。
这句诗的意境很深奥,听起来有点博雅的感觉。不知道作者当时是怎么想出这样的一句诗来的。
这句诗非常朴素,字词简洁,却尽显出其中的无限哀婉。以红蕖为象征,借以抒发对于消失事物的郁结之情。诗人用悲痛的语气,将诗意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红蕖何事亦离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传达力。
这句诗描绘了红蕖被摧残的场景,用意象所引发的联想,表达了对于逝去美好的思念和对于人们流离失所的境遇的无奈之情。红蕖何事亦离披,给人以一种苍凉的感觉,让人看到一种悲惨的景象,引发人们对于现实的反思。
此句诗运用了近体诗的五言绝句形式,再现了红蕖离乱的景象。动词“离披”韵律较为和谐,使整句充满了动态感。"红蕖"一词的运用,激发了人们对于花朵的美好联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离披”则传达出一种颠沛流离的悲凉之感。整句意境独特且深刻,将红蕖与被拆解的事物相连,给人一种鲜明的视觉冲击。这句诗给人以忧伤而深沉的感觉。
这句诗用逻辑的表述手法,以寥寥数字塑造了一幅凄美的画面。红蕖,原意是美丽的花朵,转喻为女子。何事离披,意为何等伤心之事,离散之事,使女子形象倒映在人们心头。此句意境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给人以迷惑与遗憾,使人加深对于逝去美好的思念。
这个句子是李白的诗,听起来有点高深莫测的感觉。红蕖是什么东西?我是不是孤陋寡闻了。
这句诗可能是在讲述一个人离别的故事,离披可能是离开的意思。可能是说红蕖的事情让他离开了,但具体是什么事情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