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mí|mǐ jī liè hào gē
【弥】1. 满,遍:~满。~月(a.整一个月;b.婴儿满月)。~望(满眼)。~天(满天,形容极大的)。 2. 补,合:~补。~缝。~封。 3. 更加:~坚。欲盖~彰。 4. 水满的样子:~漫。 5. 久,远:~留(病久留不去,后称病重将死)。~亘(连绵不断)。 6. 姓。 | ◎ 古同“弭”,平息,消灭。
【弥】《玉篇》同彌。(彌)〔古文〕《廣韻》武移切《集韻》《韻會》民切,音迷。《說文》弛弓也。又《玉篇》徧也。《周禮·春官·大祝》彌祀社稷禱。《註》彌猶徧也。又《類篇》終也。《詩·大雅》誕彌厥月。《傳》彌,終也。又《廣韻》益也。《論語》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又《廣韻》長也,久也。又遠也。《左傳·哀二十三年》以肥之得備彌甥也。《註》彌遠也。又祲也。《周禮·春官·祲》掌十煇之法,七曰彌。《註》彌者,白虹彌天也。又彌縫,補闕也。《易·繫辭》彌綸天地之道。《疏》彌,謂彌逢補合。《左傳·僖二十六年》彌縫其闕。又彌彌,猶稍稍也
【激烈】◎激烈jīliè(1)[intense](2)剧烈激烈争辩(3)声音高亢激昂;激越激烈的演说
【激烈】1.激越高亢。《文选·苏武<诗>之二》:“长歌正激烈,心中愴以摧。”吕延济注:“激烈,声高也。”唐李白《拟古》诗之二:“弦声何激烈,风卷绕飞梁。”明刘基《为詹同文题<观潮图>》诗:“君歌曲终响未终,我歌激烈留征鸿。”2.激昂慷慨。宋苏舜钦《代人上申公祝寿》诗:“裴公辞激烈,袁相涕飘零。”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下》:“《易水歌》仅数十言,而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清朱国汉《文丞相祠》诗:“厓山激烈原非易,柴市从容更较难。”3.猛烈,剧烈。唐何敬《题吉州龙溪》诗:“狂风激烈翻春涛,薄雾冥濛溢清沚。”蔡元
【浩歌】放声高歌,大声歌唱。《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唐杜甫《玉华宫》诗:“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九:“陶潜诗喜説荆軻,想见《停云》发浩歌。”鲁迅《野草·墓碣文》:“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这句诗运用了浩渺和激烈两种对立的词汇,通过对立的结构凸显了诗人内心起伏的情感。浩代表了一种广阔、深厚的意境,凸显了诗人抱负和志向的宏伟。而激烈则表达了情感上的激动和热情,表现了一种澎湃的力量。诗人通过这两个词的巧妙搭配,展现了内心深处的矛盾和冲突,给人以共鸣和震撼。
在这句诗中,“浩歌”与“激烈”形成对照,使诗句更加有力度。浩歌意味着音乐和歌声的宏伟与广袤,给人一种视听上的震撼;而激烈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澎湃的情感和坚定的决心,使人感受到他对人生的追求和豪情。这两个词汇的巧妙搭配,使诗句既有音乐的韵律感,又能表达出作者内心情感的热烈和深情。
这句诗“浩歌弥激烈”,回响两个相似的音韵,仿佛有力量压迫人心。浩,广阔天地之大,使人不禁想象起无边无际的壮丽景色。歌,歌声高亢激昂,让人感受到一种不可抑制的激烈情感。弥,浩歌声音延绵不绝,足以充满整个空间,给人一种力量弥漫的感觉。激烈,则是抒发出作者热情澎湃、怀抱壮志的情怀。这句诗继承了浩歌长扬的璀璨传统,让人在音韵中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和冲击。
这句诗采用了形容词“浩”,表达出一种广阔、壮丽的意境,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震撼。弥,形容词,意味着一种延绵不绝、充满力量的感觉。激烈,则是抒发出作者内心的澎湃情绪,展现出一种壮志凌云、斗志昂扬的气势。整体而言,这句诗在用词方面运用恰当,将浩渺和激烈两种感觉融汇贯通,使诗句富有张力和力度。
“浩歌弥激烈”诗句中,“浩”和“弥”形成了内部音韵的呼应,使整个诗句在声韵上颇具韵律之美。同时,“浩”与“弥”给人以张弛有度之感,像是浩瀚的大漩涡,冲击着读者的心灵。此外,“激烈”的运用也使整句诗充满了激情与力量,令人不由自主地为之动容。整体而言,这句诗在韵律和用词方面运用得当,传达出强烈而澎湃的意境,通过音韵搭配将读者带入一种气势磅礴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