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送薛大夫和蕃

回奏赤墀前——送薛大夫和蕃

韵脚:下平一先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qián chí 4 huí 4

回奏赤墀前释义

【前】1.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面。~边。~方。面~。~进。~程。  2.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人。~此。~科。~嫌。~言。~车之鉴。  3. 顺序在先的:~五名。  4. 向前行进:勇往直~。

【墀】◎ 台阶上的空地,亦指台阶:丹~(用红漆涂的台阶)。

【墀】《唐韻》直泥切《集韻》《韻會》尼切《正韻》知切,音蚳。《說文》涂地也。禮,天子赤墀。《徐曰》階上地也。漢制,靑瑣丹墀。《典職曰》以丹漆地,故曰丹墀。砌以玉石曰玉墀。《楊巨源詩》無因隨百獸,率舞在丹墀。《前漢·梅福傳》願登文石之殿,陟赤墀之途。《漢武落葉哀蟬曲》玉墀兮生塵。又後庭元墀釦砌。又國名。《西京雜記》因墀國有解形之人。又與同。

【赤】1. 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血。~字。  2. 真诚,忠诚:~诚(极其真诚)。~忱。~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胆忠心。  3. 空无所有:~手空拳。~地千里。  4. 裸露:~脚(光脚)。

【赤】〔古文〕烾《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昌石切,音尺。《說文》南方色也。《玉篇》朱色也。《易·說卦》乾爲大赤。《疏》取其盛陽之色也。《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疏》天子社廣五丈,東方靑,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黃土。《禮·曲禮》周人尚赤。《註》以建子之月爲正,物萌色赤。又《書·康誥》若保赤子。《疏》子生而赤色,故言赤子。又《前漢·五行志》赤地千里。《註》空盡無物曰赤。又《韻會》裸裎曰赤體,見肉色也。又《史記·孟子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又《韻會》赤縣,謂畿縣也。《晉書·成公綏傳》赤縣據於辰巳。又水

【回】1. 还,走向原来的地方:~家。  2. 掉转:~首(回头看)。~顾。~眸。~暧。妙手~春。  3. 曲折,环绕,旋转:~旋。~肠。~廊(曲折回环的走廊)。  4. 答复,答报:~信。~话。~绝。  5. 量词,指事件的次数:两~事。  6. 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且听下~分解。  7.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族。~教(中国称伊斯兰教)。  8. 姓。

【回】《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又《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又《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又《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又《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又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又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

【奏】1. 作乐(yuè ㄩㄝˋ),依照曲调吹弹乐器:演~。~国歌。~鸣曲。  2.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启~。~议。~疏。~折。~本。~对。  3. 呈现,取得:~效。~功。~捷(取得胜利)。大~奇功。 典

【奏】〔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則切,諏去聲。進也,薦也。《書·舜典》敷奏以言。《詩·小雅》以奏膚公。又樂一更端曰奏,故九成謂之九奏。《周禮·春官》九奏乃終,謂之九成。《詩·小雅》樂具入奏。《禮·樂記》節奏合以成文。《註》節謂曲節,奏謂動作。《漢書》作族。《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又類。《晉法》召王公以一尺奏,王公以下用一尺版。又人臣言事章疏曰奏。《前漢·汲黯傳》上嘗坐武帳,黯前奏事。又與腠通。《儀禮·公食大夫禮》載體進奏。《註》奏,謂牲體皮膚之理也。又與輳湊通。《前漢·成帝紀》帝帥羣臣,橫大河

回奏赤墀前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