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拼音: dàn|tán hú rén pí pá bàn jiě
【弹】1.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丸。子~。~雨。枪~。氢~。导~。手榴~。原子~。 2.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右摄丸”。 | 1. 用手或工具拨动而发射出去,亦指用手指拨弄:~射。~跳。~拨。~指。~琴。~奏。~冠相庆(喻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作贬义)。 2. 检举违法失职的官吏:~劾。~纠。讥~。
【弹】〔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音憚。《玉篇》行丸也。《吳越春秋》彈生於古之孝子。孝子不忍見父母爲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李尤·彈銘》昔之造彈,起意弦木。以彈爲矢,合竹爲樸。又彈丸,喻小也。《史記·虞卿傳》此彈丸之地。又鬼彈。《水經注》永昌郡北山水傍,瘴氣特惡,氣中有物,不見其形,其作有聲,中木則折,中人則害,名曰鬼彈。又《廣韻》徒干切《集韻》《韻會》唐干切《正韻》唐闌切,音檀。《廣韻》射也。《集韻》彈丸射也。《左傳·宣二年》晉靈公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避丸也。又擊也。《史記·孟嘗君傳
【胡人】úrén(1)[Tartars;Mongols]∶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2)[foreigner]∶泛指外国人
【胡人】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隋唐时亦特指中亚粟特人。后泛称外国人。《战国策·齐策五》:“昔者燕齐战於桓之曲,燕不胜,十万之众尽。胡人袭燕楼烦数县,取其牛马。”《淮南子·齐俗训》:“故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於信一也。”晋干宝《搜神记》卷二:“晋永嘉中,有天竺胡人来渡江南。”唐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赴河陇》:“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碧眼胡人吹。”宋苏辙《神水馆寄子瞻兄》诗:“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明何景明《胡人猎图歌》:“胡人装束身手健,真与此图形貌同。”《初刻拍案惊奇》
【琵琶】ípa[pi-pa,apluckedstringinstrumentwithafrettedfingerboard]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琵琶】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一说,我国秦末,百姓苦长城之役,弦鼗而鼓之,琵琶即始于此。(见晋傅玄《〈琵琶赋〉序》。)南北朝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我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唐宋以来经不断改进,柱位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现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称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技法丰富,成为重要的民族独奏乐
【半解】为二。《左传·宣公十六年》“王享有体荐”晋杜预注:“享则半解其体而荐之,所以示其俭。”2.未全理解。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