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jìn tuì liǎng yíng jù wèi yìng
【进退】退jìntuì(1)[advanceandretreat]∶前进和后退进退不由。——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进退无颜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进退坐作之方。——宋·苏轼《教战守》进退维谷(2)[senseofpropriety]∶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指言行适度不知进退典
【进退】“进逻”。1.前进与后退。《易·繫辞上》:“变化者,进退之象也。”韩康伯注:“往復相推,迭进退也。”孔颖达疏:“万物之象皆有阴阳之爻,或从始而上进,或居终而倒退,以其往復相推,或渐变而顿化,故云进退之象也。”《宋书·乐志二》:“进退疾鹰鷂,龙战而豹起。”宋曾巩《殿前都指挥使制》:“夫兵有击刺射驭之能,有坐作进退之法。”沈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学到后来却是驰马射箭,再多学些便是摆阵,人穿了五彩衣服,扛了武器和旗帜,各自随方位调动,随金鼓声进退。”2.举止行动。《后汉书·陈蕃传》:“人君者,摄天
【两】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两】〔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
【楹】1. 堂屋前部的柱子:~联(亦称“楹帖”)。 2. 量词,古代计算房屋的单位,一说一列为一楹;一说一间为一楹。
【楹】《唐韻》以成切《集韻》《韻會》怡成切《正韻》餘輕切,音盈。《說文》柱也。《徐鍇曰》楹言盈盈對立之狀。《詩·小雅》有覺其楹。《春秋·莊二十三年》丹桓宮楹。又《禮·王制·桓楹疏》諸侯窆棺之制曰桓楹。又絜楹,順滑澤也。《楚辭·卜居》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絜楹乎。或作,亦作桯。
【俱】1. 全,都:百废~兴。声色~厉。 2. 一起;在一起:~乐部。君与~来。
【俱】《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音拘。皆也。《孟子》父母俱存。又偕也,具也。《莊子·天運篇》道可載而與之俱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乗車,兩馬,一豎子俱。又姓。南凉將軍俱延,唐江州監軍俱文珍。
【未应】须。宋王安石《评定试卷》诗:“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宋陆游《遣兴》诗:“老去可怜风味在,未应山海混渔樵。”2.犹不算;不是。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宋张纲《临江仙》词:“年方强仕未应迟。高风轻借便,一鶚看横飞。”3.犹不曾。唐李白《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嘆息未应闲。”唐王维《听宫莺》诗:“游子未应返,为此始思乡。”宋蔡伸《念奴娇》词:“云浪鳞鳞,兰舟泛泛,共载一轮月。五湖当日,未应此段奇絶。”4.不应当。明刘基《旅兴》诗之二四:“晨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