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女冠子

髻绾青丝发——女冠子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jì 1|4 wǎn qīng sī

髻绾青丝发释义

【髻】◎ 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丫。~鬟。发~。 网

【髻】《唐韻》古詣切《集韻》《韻會》《正韻》吉詣切,音計。《說文》總髮也。从髟,吉聲。古通用結,此字後人所加。《史記·陸賈傳》尉佗魋結箕踞。《漢書註》結讀曰髻。《玉篇》同。《集韻》亦作紒。又《集韻》喫吉切,音詰。《莊子·達生篇》竈有髻。《註》髻竈神,著赤衣,狀如美女。又《集韻》激質切,音吉。義同。

【发】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2. 放,射:~射。百~百中。焕~。  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 散开,分散:~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6. 打开,揭露:~现。~掘。  7. 产生,出现:~生。~愤。奋~。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面。  9. 显现,显出:~病。~抖。~憷。  10. 开始动作:~动。  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

【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說文》發也。《詩·召南》壹發五豝。《傳》發,矢也。《前漢·匈奴傳》矢四發。《註》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爲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又《廣韻》起也。《孟子》舜發於畝之中。又舒也,揚也。《易·乾卦》六爻發揮。《疏》發,越也。又《坤卦》發於事業。《疏》宣發也。《左傳·桓二年》聲名以發之。《註》發揚此德也。又《博雅》開也。《書·武成》發鉅橋之粟。《疏》謂開出也。《詩·小雅》明發不寐。《註》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又《玉篇》進也,行也。《博雅》去也。

【绾】1. 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结。~起头发。  2. 卷:~起袖子。  3. 控制:~摄。~毂(指控制交通枢纽)。 方言集汇

【绾】《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版切,音捾。《說文》惡也,絳也,又絹也。《玉篇》貫也,羂也。《廣韻》繫也。《史記·貨殖傳》東綰穢貉,朝鮮,眞番之利。《註》綰者,統其要津。又《廣韻》烏患切,音畹。鉤繫也。亦作綄。

【青丝】īngsī(1)[blackhair]∶黑发一缕青丝(2)[slicedpreservedplumusedasdressingonfood]∶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3)[blacksilk]∶青色的丝绳

【青丝】的丝线或绳缆。《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青丝为笼係,桂枝为笼钩。”《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齎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唐温庭筠《晚归曲》:“青丝繫船向江木,兰芽出土吴江曲。”2.指马缰绳。南朝梁王僧孺《古意》诗:“青丝控燕马,紫艾饰吴刀。”唐杜甫《前出塞》诗之二:“走马脱轡头,手中挑青丝。”宋刘过《贺新郎·赠张彦功》词:“嵐湿青丝双轡冷,缓鞚野梅江路。”清徐倬《湖上赠夏卤均》诗:“青丝一骑出长安,明圣湖头把钓竿。”3.喻指黑发。唐李白《将进酒》诗:“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髮,朝如青丝暮

髻绾青丝发用户点评
tx
燃烧的梦想

这句诗言简意赅,却给人以独特的美感和思考空间。通过“髻绾青丝发”这种简洁的描写,作者不仅表达了对女性美的赞美之情,更展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整个意境身临其境,令人为之动容。使人不禁要沉思,生命中是否还有更多的美好等待我们去发现。

2025-04-04 16:26:14
tx
回忆的骑士

“髻绾青丝发”呈现出一种优美的韵律感,令人心驰神往。这句诗用词简练精炼,通过“髻绾”形象地描绘了青丝发的盘扎之态,给人一种整齐美观的感觉。同时,“青丝发”也隐含着年轻美丽的意境,给人以青春活力的感受。这种同时运用了韵律、用词和意境等方面的手法,使得这句诗别具一格,令人难忘。

2025-04-04 15:44:21
tx
迷途的人

这句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通过婉约的表达,表明了作者对青春美丽的向往。青春是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 唤醒了人们对美好人生的渴望。这句诗以简练的语言,给予读者以清新的感受,使人为之心动,深受启发。

2025-04-04 14:56:24
tx
醉红颜

在这句诗中,韵律的运用十分出色。通过“髻绾青丝发”这样规律的排列,呈现了一种流畅的节奏感。同时,每个字的拼音也打破了常规,灵活变化,更增添了诗歌的美感。“髻”、“绾”、“青”、“丝”、“发”五个字有着不同的音调,使得整句诗读起来更加生动有趣。

2025-04-04 14:38:29
tx
热情的火焰

用词恰到好处,简洁而精准。髻和绾形容的是发髻的造型,青丝则描绘的是发色。这种巧妙组合,一字之间的转折,立即勾勒出了青年女子发髻整齐而美丽的形象。通过这些贴切的词语,作者成功地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2025-04-04 14:09:40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