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平十二齊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1|1 xiá dùn jū rán
【栖】1. 鸟禽歇宿:“夫以鸟养养鸟者,宜~之深林”。 2. 居留,停留:~身。~息。~止。~遁(隐居,遁世)。~迟(游息,居住)。 | 1. 〔~~〕形容不安定。 2. 〔~遑〕a.忙碌不安,到处奔波;b.被迫。均亦作“栖皇”。
【栖】解釋《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音西。西本古栖字。《說文》日在西方而鳥棲。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禽經》陸鳥曰栖,水鳥曰宿,獨鳥曰上,衆鳥曰集。《莊子·至樂篇》養馬者宜栖之深林。或作棲。又凡物止息皆曰栖。《魏書·顯祖記》栖心浩然。《陶潛·穫下潠詩》聊得從君栖。又栖遲,遊息也。《陶潛·與從弟詩》栖遲詎爲拙。又栖栖,猶皇皇也。《論語》何爲是栖栖者與。又《集韻》《韻會》《正韻》思計切。音細。雞所止。(棲)《玉篇》同栖。鳥棲也。又《博雅》棲謂之牀。《詩·陳風》衡門之下,可以棲遲。又草名。《詩·大雅》
【狎】1. 亲近而态度不庄重:~侮。~弄。~昵。~客(嫖客)。 2. 习惯。 3. 更替。 4. 拥挤:车骑并~。
【遁】1. 逃避,躲闪:~去。~辞。~世。~北。 2. 隐,消失:~迹。~隐。
【遁】〔古文〕《唐韻》《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音鈍。《說文》遷也。《玉篇》逃也。《左傳·僖二十八年》曳柴而遁。又《廣韻》隱也,去也。《詩·小雅》勉爾遁思。《後漢·郅惲傳》南遁蒼梧。又迴避也。《後漢·杜林傳》上下相遁。《註》謂上下相匿以文避法也。又遁甲。《後漢·方術傳》推六甲之隂,而隱遁也。又《廣韻》徒損切《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音囤。義同。又《集韻》七倫切《正韻》詳倫切。與巡同。《前漢·平當傳》逡遁有恥。又與逡通。《前漢·賈誼過秦論》遁巡不敢進。 《說文》亦作遯。漢典考證:〔《後漢·杜林傳》上下相遁
【居然】◎居然jūrán[unexpectedly]表示出乎意料这么重的担子,他居然挑着走了二十里
【居然】1.犹安然。形容平安,安稳。《诗·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繆公以来,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唐陈子昂《夏日晖上人别李参军序》:“江汉浩浩而长流,天地居然而不动。”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徐凝》:“余昔经桐庐古邑,山水苍翠,严先生钓石,居然无恙。”2.显然。《三国志·魏志·何夔传》:“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岑参在西安幕府诗云:‘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