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qiě|jū yín bái zhù tíng lù shuǐ
【且】1. 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大。尚~。况~。 2. 表示暂时:苟~偷安。姑~。 3. 表示将要、将近:城~拔矣。年~九十。 4. 一面这样,一面那样:~走~说。 5. 表示经久:这双鞋~穿呢! 6. 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说。 7. 姓。 | 1. 文言助词,用在句末,与“啊”相似。 2. 多的样子。 3. 农历六月的别称。 4. 敬慎的样子:“有萋有~”。 5. 古同“趄”,趑趄。 典
【且】〔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淺野切《正韻》七野切,音跙。借曰之辭。《論語》且予之類是也。又未定之辭。《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又又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又此也。《詩·周頌》匪且有且。《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又姑且也。《詩·唐風》且以喜樂。又將也。《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又苟且也。《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又姓。宋且謹修,明且。俗誤讀苴。又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吟】1. 唱,声调抑扬地念:~咏。~诵。~味(吟咏玩味,体味)。~讽(吟咏讽诵)。 2. 叹息,痛苦的声音:~啸(a.悲哀愤慨地长叹;b.吟咏)。呻~。 3. .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秦妇~。 4. 鸣,叫:风~。猿~。
【吟】〔古文〕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音切,音崟。《說文》呻也。《廣韻》歎也。又《增韻》哦也,咏也,鳴也。《莊子·德充符》倚樹而吟。《戰國策》晝吟宵哭。《楚辭·漁父》行吟澤畔。《荀子·不苟篇》盜跖吟口。《註》吟咏長在人口也。《後漢·梁冀傳》口吟舌言。《註》謂語吃不能明了。又姓。《正字通》唐嘉州刺史吟約。又音含。《前漢·郊祀歌》靈安留,吟靑黃。《註》服虔曰:吟音含。○按師古云:服說非也。吟,歌誦也,靑黃,四時之樂也。然服有此音,今存之。又《集韻》牛錦切,音僸。《揚雄·解嘲》蔡澤雖噤吟,而笑唐舉。《註》
【白纻】“白苧”。1.白色的苧麻。宋袁文《瓮牖闲评》卷四:“晁无咎诗云:‘上山割白紵,山高叶摵摵,持归当户绩,为君为絺綌。’”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苧麻》:“白苧叶面青,其背皆白。”2.指白紵所织的夏布。唐张籍《白紵歌》:“皎皎白紵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宋范成大《晚春》诗之一:“轻颸宜白紵,时节近清微。”元郭翼《阳春曲》:“宫中裁白苧,犹怯剪刀寒。”清龚自珍《莺啼序》词:“凌波袜懒,绣线裙鬆,换吴棉白苧。”刘成禺《洪宪纪事诗》之一七八:“白紵轻衫紫玉歌,府中狎客妙年多。”3.白衣。古代士人未得功名时所穿衣
【停】1. 止住,中止不动:~止。~产。~学。~职。~顿。~刊。~战。~业。~滞。 2. 总数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十~儿有九~儿是好的。 3. 暂时不继续前进:~留。~泊。 4. 妥当:~妥。~当。
【停】《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廷。行中止也。《釋名》停,定也。定於所在也。《王弼易傳》八卦復位,六爻遷次,周而復始,上下不停。又《關尹子·八籌篇》草木俄茁茁,俄停停。《註》停停,樸遬不長也。又叶徒當切,音唐。《韓愈·贈張籍詩》從喪期至洛,還走不及停。假道經盟津,出入行澗岡。 《復古編》本作亭,後人又別作停。
【渌水】的水。汉张衡《东京赋》:“於东则洪池清籞,渌水澹澹。”《南史·庾杲之传》:“庾景行汎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宋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诗:“东风吹开锦绣谷,渌水飜动蒲萄酒。”2.古曲名。《文选·马融<长笛赋>》:“中取度於《白雪》、《渌水》。”李周翰注:“《白雪》、《渌水》,雅曲名。”晋葛洪《抱朴子·知止》:“口吐《採菱》、《延露》之曲,足躡《渌水》、《七槃》之节。”唐陈子昂《春台引》:“击青鐘,歌《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