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下平十七登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kān zài bái yún léng|lēng|líng
【刊】1. 斫,消除,修改:~误(亦作“勘误”)。校(jiào )~。不~之论(喻至理名言)。 2. 刻:~石。~印。~本。 3. 排版印刷:~行(xíng )。创~。~登。~载。 4. 出版物:~物。报~。书~。 典
【刊】《唐韻》苦寒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寒切,看平聲。《說文》剟也,从刀干聲。《廣韻》削也。又斫也。《周禮·秋官·柞氏》夏日至,令刊陽木而火之。《註》謂斫去次地之皮。又通栞。《前漢·地理志》隨山栞木。《註》師古曰:栞,古刋字。斫其木也。又《韻補》叶丘虔切,音愆。《曹子建·怨歌行》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輔王室,二叔反流言。又叶古案切,音旰。《揚雄·酈商銘》橫恥愧景,刎頸自獻。金紫褒表,萬世不刋。章樵讀。又刻也。《晉書·孫綽傳》必須綽爲文,然後刋石焉。《王儉褚淵》刋玄石以表德。《字彙》楊愼曰:劉歆答揚雄
【在】1. 存,居:存~。健~。青春长~。 2. 存留于某地点:~家。~职。~位。 3. 关于某方面,指出着重点:~于(a.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么为内容;b.决定于)。~乎。事~人为。 4. 表示动作的进行:他~种地。 5. 介词,表示事情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逃。~望。~握。~理。~朝(cháo )。~野。~世。 6. 和“所”连用,表示强调:~所不辞。无所不~。
【在】《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又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又存也。《論語》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又姓。晉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又昨代切,音載。義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
【白云】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唐苏颋《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蓬莱阁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2.黄帝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黄帝云师云名”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
【棱】1. 物体上的条状突起,或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相连接的部分:~角。瓦~。~椎(多面体的一种)。三~镜。模~两可。 2. 神灵之威,威势:威~。 | ◎ 〔不~登〕口语赘词,用于某些形容词后,含厌恶意,如“傻~~~”。 | ◎ 〔穆~〕地名,在中国黑龙江省。 汉
【棱】《廣韻》魯登切《集韻》《韻會》《正韻》盧登切,冷平聲。或作楞,俗作稜。《說文》柧也。《廣韻》四方木也。又殿堂上最高處曰柧棱。見柧字註。又神靈之威曰棱。《前漢·李廣傳》威棱憺乎列國。又剛棱。《後漢·王允傳》剛棱疾惡。又模棱,持兩端。《唐書·蘇味道傳》常謂人曰:決事不欲明白,誤則有悔,模稜持兩端可也。世號模棱手。又《集韻》閭承切,音陵。義同。又《集韻》丑升切,音僜。吳人謂酢柚爲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