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入十九鐸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shū báo|bó|bò kuāng gōng míng héng kàng
【疏】1. 去掉阻塞使通畅:~导。~通。~浚。~解(jiě)。 2. 分散:~散。仗义~财。 3.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密。~松。~朗。~旷。~阔。~落(luò)。稀~。天网恢恢,~而不漏。 4. 不亲密,关系远的:亲~。~远。 5. 不细密,忽略:~忽。 6. 空虚:志大才~。 7. 不熟悉:生~。 8. 粗劣:~食。~粝。 9. 古同“蔬”,蔬菜。 10. 分条说明的文字:上~(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注~(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 11. 僧道拜忏时
【疏】《唐韻》所菹切《集韻》《韻會》山於切《正韻》山徂切,音梳。《說文》通也。本作。今作疏。《禮·樂記》淸廟之瑟,朱絃而疏越。《註》越,瑟底孔也。畫疏之,使聲遲也。《疏》疏,通也。使兩頭孔相連而通,孔小則聲急,孔大則聲遲。《經解》疏通知遠。又遠也。《詩·大雅》予曰有疏附。《傳》率下親上曰疏附。《箋》疏附,使疏者親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疏。又麤也。《詩·大雅》彼疏斯粺。《箋》疏,麤也。謂糲米也。《禮·玉藻》客飧,主人辭以疏。《註》飧者,美主人之食也。疏之言麤也。又《郊特牲》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又分也
【薄】1. 厚度小的:~片。~饼。 2. 冷淡,不热情:~待。 3. 味道淡:~酒。 4. 土地不肥沃:~田。 | 1. 义同(一),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 2. 轻微,少:~礼。~产。~命。~寒。~酬。菲~。 3. 不庄重,不厚道:~夫。~幸(负心)。~情。轻~。刻~。 4. 轻视:鄙~。厚今~古。 5. 不充实,不坚强:~弱。 6. 迫近:~近。~暮(傍晚)。日~西山。 7. 古同“箔”,帘子。 8. 姓。 | ◎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清凉
【薄】《唐韻》傍各切,音泊。林薄也。《楚辭註》林草不交錯曰薄。《揚雄·甘泉賦》列新雉于林薄。《註》草叢生曰薄。又簾也。《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史記·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爲生。《索隱曰》織蠶薄也。又厚薄。又少也。《詩·周南》薄澣我衣。又聊也。《詩·周南》薄言采之。又輕也。《前漢·董仲舒傳》愍世俗之靡薄。又嫌也。《前漢·張安世傳》薄朕忘故。又《揚子·方言》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又《博雅》薉也。又集也。《司馬相如·上林賦》奄薄水渚。又《史記·蘇秦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又被也。《
【匡】1. 纠正;~正。~谬。 2. 救:~救。~复。~时济世。 3. 辅助,帮助:~助。~扶。~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 4. 粗略计算,估计,预料:~算。~计。 5. 古同“筐”。 6. 姓。
【功名】◎功名gōngmíng[scholarlyhonourorofficialrankinfeudalChina]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功名】1.功业和名声。《庄子·山木》:“削迹损势,不为功名。”成玄英疏:“削除圣迹,损弃权势,岂存情於功绩,以留意於名誉!”《史记·管晏列传》:“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宋岳飞《满江红》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续范亭《莫干山》诗:“寳剑不存池水沸,三十功名赋等闲。”2.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以功名为念,五经三史何曾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巴金《家》
【衡抗】。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下》:“举六代、江左之音,率《子夜》、《前溪》之类,了无一语丈夫风骨,恶能衡抗北人。”
诗中的“匡衡抗疏功名薄”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整首诗运用了四字的句式,使整个诗篇结构紧凑有力。通过富有哲理的词句,给人以思考与启示,让人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索与反思。总而言之,这首诗既富有哲理性的价值,又体现了诗人的艺术魅力。
诗中的“薄”,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有时候,人们为了功名,不惜一切代价,但当他们真正得到了功名以后,却发现它并没有给自己带来真正的满足感。人生就像宇宙,万象纷呈,寻找一种可以安放内心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心里真正有追求的人,才懂得功名的薄弱和虚幻。也许匡衡看到了太多功名名利的沧桑,内心迫切渴望得到精神的解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功名的薄弱。他也许觉得自己有着更重要的追求,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永远不要停止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以“匡衡抗疏功名薄”为题,诗人通过对匡衡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的官场风气,抨击了功利主义的弊端。匡衡不畏强权,敢于发表异议,不为功名所动,具有崇高的政治品德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诗句短小精悍,用词简洁有力,意境高远,形象生动,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
这句诗是匡衡的作品,《抗疏功名薄》。首先,就是要说明一下这个匡衡是谁啊,据说是晋朝的一个官员,还能写点诗,不过这首诗的意思是他疏远功名的意思,觉得功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感觉有点像现代人眼里的“人设崩塌”。
匡衡抗疏功名薄,可见此诗虽字数不多,却蕴含深刻的意境。诗中以“匡衡”为主题,揭示了其不受功名利禄所束缚的品质,凸显了一种超然于世俗的境界。韵律上,诗句运用了押韵技巧,使整首诗琅琅上口。用词上,运用了“抗疏”、“功名”、“薄”等富有哲理性的词汇,生动地表达了匡衡的境遇和态度。整体而言,诗意深邃,字字珠玑,让人过目难忘。
这句诗韵律平稳流畅,把诗的气势迅速推向高潮,形象却犀利无比。从字眼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冷峭和对功名追求的不屑一顾。用词精炼而犀利,字字珠玑,将一种冷嘲热讽的气息贯穿其中,直指人们追求功名的盲目和虚妄。这句诗以其鲁迅式的作品特色,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这句诗通过对比名士和言官的形象,揭示了功名虚妄的现实。用字精炼而睿智,语言直接且颇具韵律,表现出作者对功名追求的冷嘲热讽。此句字句有力,别具韵味,直抵人心,让人在耳畔回荡之余对名利的追求产生了思考和警醒。作者以鲁迅作品的风格点出社会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