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rú lóng bó|bǎi|bà rén lèi
【如】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4. 到,往:~厕。 5. 假若,假设:~果。~若。假~。 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7. 与,和:“公~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10. 表示举例:例~。 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
【龙】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 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 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袍。 4. 姓。 典
【龙】〔古文〕竜龒《唐韻》《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註》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又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又《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又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志》。又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註》龍,魯邑。在泰山
【伯】1. 兄弟排行次序:~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2. 父亲的哥哥:~~。~父。~母。 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世~。 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爵。 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 6. 姓。 | ◎ 〔大~子〕丈夫的大哥。 | ◎ 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 典
【人类】◎人类rénlèi[mankind;humanity]人的总称人类社会
【人类】1.泛指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隋书·北狄传·突厥》:“圆首方足,皆人类也,有一於此,更切朕怀。”清杭世骏《质疑·礼记》:“春秋之世,黷伦伤化者接踵……皆人类中所罕覯之事。”2.人的总称,指人的全体。刘大白《国庆》诗:“要给全世界人类创造光明,只有再仗着壮烈的牺牲,别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