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洞户二十二韵

楼悬七夕针——洞户二十二韵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xuán lóu zhēn qī xī

楼悬七夕针释义

【悬】1. 挂,吊在空中:~垂。~吊。~梯。~河。~心。~念(a.挂念;b.文艺作品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今后命运的伏笔)。~梁刺股。  2. 没有着落,没有结束:~断。~案。~而未决。  3. 距离远:~隔。~殊。  4. 危险:~崖。~乎(“乎”读轻声)。  5. 公开提示:~赏。 典

【悬】《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涓切,音泫。本作縣。《說文》繫也。或从心。《孟子》猶解倒懸。又叶熒絹切,音院。《張衡·西京賦》後宮不移,樂不徙懸。門衞供帳,官以物辯。

【楼】1. 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或指楼房的一层:~房。~梯。~道。~层。城~。岗~。阁~。~台。~船。办公~。高~大厦。  2. 姓。

【针】1. 缝织衣物引线用的一种细长的工具:~线。  2. 细长像针的东西:时~。  3. 用针扎治病:~灸。  4. 注射用的器具和药物:~头。

【针】《廣韻》之林切《集韻》《正韻》諸深切,音斟。《說文徐註》俗鍼字。所以縫也。《易·乾卦各從其類疏》若磁石引針,琥珀拾芥。《天寶遺事》唐宮中七夕結彩樓,瓜果酒炙,祀牛女。妃嬪各執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爲得巧。又姓。明隆慶舉人針惠。又《方書》針灸法。互詳後鍼字註。又蟲名。《古今注》蝌蚪,一名針。又書法。有垂露體,懸針體。《庾信·謝趙王啓》垂露懸針,書恩不盡。又《廣韻》之任切《集韻》《韻會》《正韻》職任切,枕去聲。《集韻》縫也。又刺也。

【七夕】夕Qīxī[theseventheveningoftheseventhmoon(whenaccordingtolegendtheCowherdandtheWeaverMaidmeetinHeaven)]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神话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在这个晚上相会典

【七夕】七月初七之夕。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旧俗妇女于是夜在庭院中进行乞巧活动。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南朝梁庾肩吾《奉使江州舟中七夕》诗:“九江逢七夕,初弦值早秋。”唐杜甫《牵牛织女》诗:“牵牛在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明谢谠《四喜记·巧夕宫筵》:“时当七夕,鹊渡银河。天上人间,良宵第一。”阿英《女儿节的故事》:“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又称七夕或女儿节。”参见“乞巧”。典

楼悬七夕针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