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窦七校书

论笑杓胡律——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窦七校书

韵脚:入六術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xiào lùn|lún hú lǜ sháo|biāo

论笑杓胡律释义

【笑】1. 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容。~颜。~眯眯。谈~风生。  2. 讥嘲:~柄。~话。~谈。贻~大方。嘲~。见~。耻~。

【笑】〔古文〕咲《廣韻》私妙切《集韻》《韻會》仙妙切《正韻》蘇弔切,音肖。《廣韻》欣也,喜也。《增韻》喜而解顏啓齒也。又嗤也,哂也。《易·萃卦》一握爲笑。《詩·邶風》顧我則笑。《毛傳》侮之也。《禮·曲禮》父母有疾,笑不至矧。《註》齒本曰矧,大笑則見。《左傳·哀二十年》吳王曰:溺人必笑。《論語》夫子莞爾而笑。《註》小笑貌。又獸名。《廣東新語》人熊,一名山笑。又《韻補》思邀切。《詩·大雅》勿以爲笑,叶上囂、下蕘。《淮南子·汜論訓》不殺黃口,不獲二毛,于古爲義,于今爲笑。《古逸詩·趙童謠》趙爲號,秦爲笑。以爲不信,視

【论】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  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  4. 看待:一概而~。  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  6. 按照:~件。~资排辈。  7. 姓。 | 1. 古同“伦”,条理。  2.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3. 古同“抡”,挑选。 典网

【论】《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昆切,音崘。《說文》議也。《廣韻》說也。《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直言曰論,答難曰語。論者,語中之別,與言不同。又《論語·序解正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書可經綸世務,故曰綸,圓轉無窮故曰輪,蘊含萬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羣賢集定故曰撰。《文心雕龍》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述,故仰其經目,稱爲論語,蓋羣論立名,始于兹矣。又《釋名》倫也,有倫理也。《玉篇》思理也。《詩·大雅》於論鼓鐘。《傳》思也。《鄭箋》論之言倫也。《朱傳》言得其倫理也。又《增韻》紬繹討論也

【胡】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  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  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  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  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 姓。

【胡】《唐韻》戸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瑚。《說文》牛頷垂也。《正字通》喉也。頷肉下垂者曰胡。《詩·豳風》狼跋其胡。《傳》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釋名》胡,互也。在咽下垂,能斂互物也。《前漢·郊祀志》有龍垂胡。《註》胡謂頸下垂肉也。又《韻會》何也。《書·太甲》弗慮胡獲,弗爲胡成。又《集韻》壽也。《詩·周頌》胡考之寧。《傳》胡,壽也。又《正字通》鋒之曲而旁出者曰胡。戈頸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冶氏》戈胡三之,戟胡四之。《註》三之長六寸,四之長八寸。又戟名《揚子·方言》凡戟而無刃,東齊秦晉之閒謂其大者

【律】1. 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  2. 约束:~己。  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4. 旧诗的一种体裁:~诗。  5. 姓。 典

【杓】◎ 同“勺”。 | 1. 古代指北斗第五、六、七颗星。亦称“斗柄”。  2. 拉开。  3. 击。

论笑杓胡律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