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道州民-美臣遇明主也

民到于今受其赐——道州民-美臣遇明主也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shòu mín qí|jī 4 dào yú jīn

民到于今受其赐释义

【受】1. 接纳别人给的东西:接~。感~。~精。~权。~托。~降。~益。~业(a.跟随老师学习;b.学生对老师自称)。~教。~领。~聘。~理。  2. 忍耐某种遭遇:忍~。~苦。~制。~窘。~累(受到劳累)。  3. 遭到:遭~。~害。~挫。~屈。~辱。~阻。  4. 适合,中:~吃。~看。~听。~使。

【受】〔古文〕《唐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音壽。《說文》相付也。《玉篇》得也。《易·旣濟》實受其福。《詩·大雅》受天之祜。又承也。《李適之法觀禪師銘》孰承最上,密受居多。又盛也。《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又容納也。《論語》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又《正字通》神呪切,收去聲。《詩·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叶下昊。昊,許切。○按受字《韻書》無去聲。又叶音暑。《張衡·誚靑衣賦》晏嬰潔志,不顧景女。乃雋不疑,奉霍不受。《韻會》毛氏曰:从从冖。俗或作,非。音胡到切,下从丈。zd

【民】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  2. 指人或人群:居~。~族。  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  4. 某族的人:汉~。回~。  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  6. 非军事的:~品。~航。  7. 同“苠”。

【民】〔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彌鄰切,音泯。《說文》衆萌也。言萌而無識也。《易·師卦》君子以容民畜衆。《書·咸有一德》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治。《禮·緇衣》民以君爲心,君以民爲體。又四民。《穀梁傳·成元年》古者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註》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穀曰農,巧心勞手成器物曰工,通財貨曰商。又司民,星名。《周禮·秋官·司民》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獻其數于王。《註》司民,軒轅角也。《釋文》軒轅十七星,如龍形,有兩角,角有大民、小民。又官名。《周禮·秋官·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以

【其】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  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  3.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  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  6.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 ◎ 〔郦食(

【其】〔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韻會》指物之辭。《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詩·大雅》其在于今。又助語辭。《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詩·周南》灼灼其華。《玉篇》辭也。又姓。《韻會》漢陽阿侯其石。又《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韻會》語辭。《書·微子》若之何其。《詩·小雅》夜如何其。又人名。《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又山名。《前漢·

【赐】1. 给,旧时指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小辈:~予。~死。赏~。恩~。  2. 敬辞:请~教。希~函。  3. 赏给的东西,给予的好处:厚~。受~良多。

【赐】《唐韻》《集韻》《韻會》斯義切,思去聲。《說文》予也。《篇海》錫也。《禮·曲禮》三賜不及車馬。《註》三賜,三命也。《疏》受命卽受賜。又《玉藻》凡賜,君子與小人不同日。又《公羊傳·僖二年》虞郭之相救,非相爲賜。《註》賜,猶惠也。又《玉篇》賜,施也,空盡也。又姓。《玉海》齊大夫子賜之後。 《正字通》俗作,非。

【到】1. 从别处来:~达。~站。~来。~场。~任。~职。~案。签~。恰~好处。  2. 往:~群众中去。  3. 周全,全顾得着:周~。面面俱~。  4. 成功:得~。办~。  5. 姓。

【到】《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又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于今】◎于今yújīn(1)[uptothepresent;since]∶至今车站一别,于今十年(2)[nowaday;now]∶如今;到现在

【于今】1.至今。《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寧,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三国魏曹冏《六代论》:“大魏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唐裴谐《观修处士画桃花图歌》:“一从天宝王维死,于今始遇修夫子。”2.如今,现在。《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于今创痍未瘳,噲又面諛,欲摇动天下。”唐元稹《谕宝》诗:“于今尽凡耳,不为君陈説。”曹禺《北京人》第三幕:“象往日那般欢乐和气概于今在曾家这间屋子里已找不出半点痕迹。”1.至今。《左传·襄公十八年》:“不穀即位,於今五年。”汉王充《论衡·死伪》:“寡君寝疾,於今三月

民到于今受其赐用户点评
tx
风花雪月

此诗乃封建时代社会观念之反映,以赞美君王之慈德。谚云:“民无德,则国无威”;以今之世,能至此境者,皆因受君之恩赐。此文信于儒家文化,咸视此为教化之作,乃瞻德感恩之意。而作家以字字句句,端正而清丽,深有情义, 牵动人心。

2024-11-26 16:53:00
tx
心悟苍天

以“民到于今受其赐”之意述说,彰显作者对赐予之物深感庆幸。此赐物或以名利,或以功德。壮志之人,且能从中得到启迪。诗句间所隐藏之深意,如泉涌一般,弦外之音令人沉醉其中。而以此回顾过去,倾歌双重叠加,可谓情绪纷呈。

2024-11-26 16:41:38
tx
追逐幸福的兔子

这句诗“民到于今受其赐”,显露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思想观念。首先,诗句韵律从“民”到“赐”以平平仄仄的押韵方式相连,显得韵律和谐。同时,用词简练明了,并采用了古文化中的典故和修辞手法,使诗句寄托出一种深邃的意境。意境上,这句诗表达了当代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承受着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同时也体现了民众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自觉。这种表达方式深切地触动着人们的情感,让诗句产生共鸣,戳中人心。鲁迅借助这句诗,用他独特的笔触,传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2024-11-26 16:32:03
tx
冲锋陷阵

诗中的“赐”字真的太有深意了,就像是老天爷给了我们一份礼物一样。咱们要好好把握住这份机缘,发扬光大,做出一番事业来!

2024-11-26 16:25:24
tx
DancingFirefly

此诗以“民到于今受其赐”扣人心弦,凭赞美天之赐予,官者多藉此韵语之力,以表现其自已的功德。古人以“民”指百姓,足见此诗作者对百姓关怀备至之良苦用心。书者多运用华美之词藻,以彰显自己的文化修养。

2024-11-26 16:19:11
tx
浮生若梦

这句诗实在太虎啦!民到于今受其赐,咱们这民族从古至今都被老天爷照顾着呢。所以说,咱们就要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奋斗,不辜负老天的赐予!

2024-11-26 15:42:41
tx
青春年华

此句诗之音韵转折婉转悠扬,不仅指州内官员之尊荣,还表现当时社会文化与人性风貌。铿锵之声呼之诵之,宛若行走于古人之长街,恍若置身于百年前之宫廷思绪。亦显示出古人格调之优雅,秀美之风容。

2024-11-26 15:28:40
tx
黑白分明

“民到于今受其赐”,从古至今我们这个民族一直在发展,一直在前行。咱们要向前看,要不断朝着更好的未来奋斗!时光不等人,要抓住机遇,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2024-11-26 14:34:26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