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rù wù mò|mù mí jīn
【入】1. 进,由外到内:进~。~梦。 2. 适合,恰好合适:~选。~耳。
【入】《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任入聲。《說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又《廣韻》納也,得也。又《增韻》沒也。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漢典考證:〔《檀弓》孟子比御而不入。〕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 考
【误】1. 错,不正确:错~。失~。笔~。~差(chā)。 2. 耽搁:耽~。 3. 因自己做错而使受损害:~国。~人子弟。 4. 不是故意而有害于人:~伤。
【误】《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故切,音寤。《說文》謬也。《書·立政》其勿誤于庶獄庶愼。《傳》誤,失也。《禮·聘義》使者聘而誤,主君弗親饗食也。《註》誤,謂禮節錯誤也。《前漢·張耳傳》君何言之誤。《吳志·周瑜傳》瑜精音樂,雖三爵後,其閒缺誤,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郞顧。又《字林》通作悞。惑也。《荀子·正論篇》是特姦人之誤于亂說,以欺愚者。
【莫】1. 不要:~哭。 2. 没有,无:~大。~非。~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 3. 不,不能:~如。~逆。~须有。~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能助。 4. 古同“漠”,广大。 5. 姓。 | ◎ 古同“暮”。
【莫】〔古文〕《唐韻》慕各切《集韻》《正韻》末各切,音寞。《韻會》無也,勿也,不可也。《易·繫辭》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又定也。《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又謀也。《詩·小雅》秩秩大猷,聖人莫之。又《博雅》强也。《論語》文莫吾猶人也。《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强爲文莫。《揚子·方言》侔莫,强也,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淮南子·謬稱訓》猶未之莫與。《註》莫,勉之也。又削也。《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又《博雅》莫莫,茂也。《詩·周南》維葉莫莫。《註》莫莫,茂密之貌。又《莊子·逍遙遊》廣莫之
【迷津】◎迷津míjīn[labyrinth;wrongpath]找不到渡口,多指使人迷惘的境界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红楼梦》
【迷津】1.迷失津渡;迷路。唐孟浩然《南还舟中寄袁太祝》诗:“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宋梅尧臣《寄题苏子美沧浪亭》诗:“曩子初去国,我勉勿迷津。”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原是看花洞里人,重来那得便迷津。”2.佛教语。指迷妄的境界。唐敬播《<大唐西域记>序》:“廓羣疑於性海,启妙觉於迷津。”《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望罗汉指示迷津,救拔苦海。”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要他们识破迷津,那便回头是岸。”3.泛指迷误的道路;错误的方向。欧阳山《柳暗花明》一二○:“我自己迷迷糊糊的,不知道怎么办好。可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