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玛瑙杯歌

宁及琢磨当妙用——玛瑙杯歌

韵脚:去三用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2|4|4 jí zuó mo dāng|dàng miào yòng

宁及琢磨当妙用释义

【宁】1. 平安,安定:~静。~谧。息事~人。  2. 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亲。归~。  3. 守父母之丧,丧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三年”。  4.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  5.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 1. 情愿:~肯。~死不屈。~缺毋滥。  2. 岂,难道:王侯将相~有种乎?  3. 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唯是。  4. 姓。 | 1. 贮藏;积聚。同“贮”。  2. 久立。同“伫”。  3. 大门与屏风之间。

【宁】《唐韻》直呂切《集韻》《韻會》展呂切,音佇。《爾雅·釋宮》門屛之閒謂之宁。《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註》門內屛外,人君視朝所宁立處。又《集韻》通作著。《詩·齊風》俟我于宁乎而。今作著。又《廣韻》直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如切,音除。義同。又《說文》宁辨積物也。象上隆四周之形。○按積物,與《爾雅》正意相背。《韻會》六麌分註。漢典考證:〔《說文》宁辦積物也。〕 謹照原文辦改辨。 考證:〔《說文》宁辦積物也。〕 謹照原文辦改辨。

【及】1. 从后头跟上:来得~。赶不~。  2. 达到:~格。~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过犹不~。  3. 趁着,乘:~时。~早。~锋而试。  4. 连词,和,跟:阳光、空气~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

【琢磨】磨zhuómó(1)[cutandpolish]∶琢和打磨[玉石](2)[polish]∶通过润色加以修改(指文章等)◎琢磨zuómo[turnsth.overinone’smind;ponder]思考;研究这事我琢磨了很久典

【琢磨】雕刻和磨治玉、石。《荀子·大略》:“人之於文学也,犹玉之於琢磨也。”《史记·礼书》:“情好珍善,为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明陶宗仪《辍耕录·委羽山》:“洞之侧产方石,周正光泽,五色错杂,虽加琢磨,殆不是过。”清俞樾《茶香室丛钞·万年桥》:“明严嵩见其石色莹洁,琢磨工整而爱之。”2.比喻修养德业,研讨义理,修饰诗文等。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斧藻至德,琢磨令范。”宋王安石《送石赓归宁》诗:“稍出平生言,道艺相琢磨。”元王旭《中和书院书记》:“孝弟忠信,以立其本;诗书礼乐,以明其用。切磋琢磨,以致其

【当】1.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2. 掌管,主持:~家。~权。~政。  3.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4.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5.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  6. 应该:应~。理~。老~益壮。  7. 抵敌:万夫不~之勇。  8.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  9. 顶端,头:瓦~。  10.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 1. 合宜:恰~。适~。妥~。  2. 抵得上,等于:

【当】〔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黨平聲。《說文》田相値也。从田,尚聲。又《玉篇》任也。《論語》當仁不讓於師。《晉語》夫幸,非福非德不當雍。《註》當,猶任也。又《廣韻》敵也。《禮·王制》次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史記·廉頗藺相如傳》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又直也。《禮·內則》妻不在,妾御莫敢當夕。又遇也。《左傳·昭七年》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禮·曲禮》當食不歎。又適可也。《易·履卦》夬履貞厲,位正當也。《左傳·哀元年》逢滑當公而進。《註》當公

【妙】1. 美,好:~语。~不可言。美~。~境。~处(chù)(a.好的地点;b.美妙的方面)。绝~。~趣横生。  2. 奇巧,神奇:巧~。~计。~用。奥~。~笔生花。灵丹~药。  3. 青春年少:~年。~龄。

【妙】《廣韻》《集韻》《正韻》彌笑切,音廟。神妙也。《易·說卦》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莊子·寓言篇》自吾聞子之言,九年而大妙。《劉劭人物志》尤妙之人,含精于內,外無飾姿。又少年也。《杜甫詩》明公獨妙年。又纖媚也。《前漢·李夫人傳》妙麗善舞。又姓。見《姓苑》。又《集韻》弭沼切。與眇通。嫽妙,女貌。《漢·三老袁君》朕以妙身,襲表繼業。 別作玅。漢典考證:〔《易·繫辭》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卦。 考證:〔《易·繫辭》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

【用】1. 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心。~兵。~武。  2. 可供使用的:~品。~具。  3. 进饭食的婉辞:~饭。  4. 花费的钱财:费~。~项。~资。  5. 物质使用的效果:功~。有~之才。  6. 需要(多为否定):不~多说。  7. 因此:~此。

【用】〔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余頌切,容去聲。《說文》可施行也。《易·乾卦》初九,潛龍勿用。《疏》唯宜潛藏,勿可施用。《書·臯陶謨》天討有罪,五五用哉。又《廣韻》使也。《左傳·襄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晉實用之。《杜甫詩》古來才大難爲用。又功用。《易·繫辭》顯諸仁,藏諸用。《疏》謂潛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諸用也。《論語》禮之用,和爲貴。又貨也。《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疏》謂在上節儉,不爲糜費,以利而用,使財物殷阜。《禮·王制》冢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又以也。《詩·小雅》謀

宁及琢磨当妙用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