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去十一暮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mù qiān lǐ hán sè jiāng shān
【暮】1. 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日~。~气。~色。日~途穷。~鼓晨钟。 2. 晚,将尽:~春。~年。~节。~齿(晚年)。
【暮】《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故切,音慕。本作莫。《說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註》平野中望日將落,如在草茻中也。《史記·伍子胥傳》吾日暮塗遠。《屈原·離騷》恐美人之遲暮。○按經典本皆作莫。今或相承用暮字。
【千里】◎千里qiānlǐ[thewingedsteed]指千里马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千里】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后汉书·公孙瓒传》:“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唐孟郊《喜雨》诗:“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
【寒色】◎寒色hánsè[coolcolour]在七色光中,除绿色光外,如:青、紫、蓝等光之色,给人以寒冷感。也称“冷色”
【寒色】1.感到寒冷时的气色。《敦煌变文集·孝子传》:“父密察之,知騫有寒色,父以手抚之,见衣甚薄,毁而观之,始知非絮。”《宋史·杨业传》:“代北苦寒,人多服毡罽,业但挟纊,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2.寒冷时节的颜色、景色。如枯草、秃枝、荒凉的原野的颜色。唐宋之问《题张老松树》诗:“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清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盛子昭《寒山行旅图》绢本,立幅宽三尺五寸,高亦如之。树木槎枒,万山寒色,渔舟一叶,江雁羣飞。”瞿秋白《赤都心史》一:“万里奇游,饥寒之国。闻说道‘
【江山】◎江山jiāngshān[riversandmountains;country;statepower]江河和山岭,指国家的疆土或政权江山如此多娇江山险固。——《资治通鉴》江山如画。——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江山。——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江山】1.江河山岳。《庄子·山木》:“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晋郭璞《江赋》:“芦人渔子,摈落江山。”唐杜甫《宿凿石浦》诗:“早宿宾从劳,仲春江山丽。”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六章:“他常常在处理军务之暇,同幕僚和清客们站在船头,指点江山,评论形胜,欣赏风景,谈笑风生。”2.借指国家的疆土、政权。《三国志·吴志·贺劭传》:“割据江山,拓土万里。”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指望待整乾坤,定江山,安社稷,辅皇家救困扶危。”《说唐》第六三回:“孤家争取江山,管甚么有仇无仇?”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
通过“千里”这个形容词,作者细腻地表达出了江山的广袤。正因为如此,江山的寒冷才更加鲜明。
这句诗运用了“江山”一词,表现了广阔的山水美景,暗示出作者心中豪情壮志。同时,寒色也反映了行走在江山之间的困苦和辛劳,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韵律上,千、江、色、暮四个字形成了平仄交替的押韵,增强了节奏感,使整句诗朗朗上口。
这句诗的韵律流畅,表现出作者功底深厚。并且从读起来,给人一种悠长平缓的感觉。也让人想起寂静中的江山。
“寒色暮”描绘了江山的气氛,这样的描述非常贴切而吸引人。江山在寒冷笼罩下的景象堪称绝美,令人沉醉其中。
整首诗从大自然的景色出发,通过寒色暮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这种抒情手法使诗歌显得真挚而感人。
千里江山寒色暮,这句诗所展现的景象冰冷而凄美。江山被描绘成千里,给人一种极其广阔的感受。而其中的“寒色暮”更是凸显了冷寂的氛围。用词恰到好处,江山与寒色形成协调的反差。
用词上,千里江山与寒色暮相得益彰,将寒冷的色彩与江山的壮丽景色结合起来,给人一种美丽而凄婉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