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平二十二元
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yān qǐ|kǎi zéi bù rú
【焉】1. 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不复出~。 2. 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3. 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置土石? 4. 文言助词:又何戚~。 典
【焉】《廣韻》於乾切《集韻》《韻會》於虔切《正韻》因肩切,音嫣。《說文》焉鳥,黃色。出於江淮。象形。《廣韻》鳥雜色。《禽經》黃鳳謂之焉。又《玉篇》安也,疑也。《廣韻》何也。《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又《史記·歷書》太初元年,歲名焉逢。《註》索隱曰。漢書作閼逢。又山名。《史記·匈奴傳》過焉支山。又國名。《前漢·西域傳》焉耆國,治員渠城。又《唐韻》有乾切《集韻》《韻會》尤虔切《正韻》夷然切,音。《玉篇》語巳之辭也是也。《易·坤卦》爲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又《廣韻》語助。《詩·邶風》已焉哉。又《鄘風》終焉允臧
【岂】◎ 助词,表示反诘(a.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b.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方言集汇
【岂】《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說文》還師振旅樂也。又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又《集韻》《正韻》可亥切,音鎧。與凱愷通。軍勝之樂也。又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 《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漢典考證:〔《說文》還師振樂也。〕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 考證:
【贼】1. 偷东西的人,盗匪:~人。盗~。~赃。~窝。 2. 对人民有危害的人:国~。民~。工~。~寇。蟊~。 3. 害,伤害:戕~。“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也”。 4. 邪的,不正派的:~心不死。 5. 狡猾:~溜溜。 6. 副词,很:~冷。~亮。~横(hèng )。
【贼】《廣韻》昨則切《集韻》《韻會》疾則切,音蠈。盜也。《玉篇》刧人也。《書·舜典》賊姦宄。《傳》殺人曰賊。又《詩·大雅》不僭不賊。《傳》不殘賊。又《左傳·僖九年》不僭不賊。《註》賊,傷害也。又《周禮·夏官·大司馬》賊賢害民,則伐之。《疏》賊虐。又害苗之蟲。《詩·小雅》去其螟螣,及其蟊賊。《傳》食節曰賊。《陸璣疏》賊似桃李中蠹蟲,赤頭身長而細耳。
【不如】grave;rú[notupto;inferiorto]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不如】《易·屯》:“君子几不如舍,往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明李贽《答耿司寇书》:“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説是事。”沙汀《丁跛公》:“他以为不如把运气搁在买卖烟土上好些。”2.不象;不符。《后汉书·逸民传·周党》:“不如臣言,伏虚妄之罪。”明叶盛《水东日记·司马欧阳两公荐士》:“吕惠卿未达时,欧阳公以学者罕能及,告之於朋友,以端雅之士荐之於朝廷,且云:‘后有不如,甘与同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