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

擒充戮窦四海清——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

韵脚:下平十四清

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仄 平

拼音: qín chōng lù dòu sì hǎi qīng

擒充戮窦四海清释义

【擒】◎ 捉拿:~拿。生~。就~。欲~故纵。~贼先~王。

【充】1. 满、足:~足。~实。~分(fèn )(a.足够;b.尽量)。~沛。~裕。  2. 填满,装满:填~。~满(a.填满,布满;b.充分具有)。~耳不闻。~电。汗牛~栋。  3. 当,担任:~当。~军。  4. 假装:冒~。~数(shù)。  5. 姓。

【充】《唐韻》昌終切《集韻》昌嵩切《正韻》昌中切,踧平聲。《說文》長也,高也。从儿,育省聲。《徐曰》在人上也。音突。又《玉篇》行也,滿也。又《廣韻》美也,備也。又塞也。《詩·邶風》褎如充耳。《註》言黎侯寓衞,衞人如塞耳無聞也。又《增韻》實之也。《禮·王制》充君之庖。又《前漢·揚雄傳》充庖厨而已。《註》師古曰:充,當也。又《周禮·地官·充人註》猶肥也,養牲而肥之也。又《左傳·哀十一年》事充政重。《註》充者,役煩也。又《管子·內業篇》凡食之道,大充,傷而形不藏。《註》過飽也。又《禮·檀弓》充充如有窮。《註》孝子心形

【戮】1. 杀:~尸。杀~。  2. 〔~力〕合力,并力,如“~~同心”。  3. 羞辱,侮辱:~人(罪人)。~民(受刑罚的人)。~辱。~笑(耻笑)。 网

【戮】〔古文〕《唐韻》《韻會》力竹切《集韻》力六切,音陸。《說文》殺也。《廣韻》戮。又《晉語》殺其生者而戮其死者。《註》尸爲戮。又癡行也。又辱也。《左傳·文六年》夷之蒐,賈季戮臾駢,臾駢之人欲盡殺賈氏以報焉。臾駢曰:不可。《爾雅·釋詁》病也。《註》相戮辱,亦可恥病也。又或作僇。《荀子·非相篇》爲天下大僇。《史記·田單傳》僇及先人。又與勠通。《書·湯誥》與之戮力。 亦與通,野鵝也。《揚雄·蜀都賦》戮鶂初乳。又《集韻》憐蕭切《正韻》憐條切,音聊。又《正韻》力救切,音溜。義同。zdi&#

【窦】1. 孔、洞:狗~。  2. 人体某些器官或组织的内部凹入的部分:鼻~。~房结。  3. 端倪:疑~。弊~。  4. 姓。

【窦】《廣韻》田切《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音豆。《說文》空也。《禮·月令》穿竇窖。《註》入地隋曰竇。又鑿垣爲孔曰竇。《左傳·襄十年》王叔之宰曰:蓽門圭竇之人。《註》竇,穿壁爲小戸。又穴也。《禮·禮運》禮義者,順人情之大竇。《註》竇,孔穴。又水道也。《左傳·襄二十六年》齊烏餘襲我,高魚有大雨,自其竇入。《註》雨故水竇開。又決也。《周語》不竇澤。《註》竇,決也。又地名。《左傳·莊九年》殺子糾于生竇。《註》生竇,魯地。《北史·魏本紀》泰常七年,自雲中西幸屋竇城。《水經注》漢武微行柏谷,遇辱竇門。又感其妻深識之

【四海】◎四海sìhǎi(1)[thewholecountry]∶指全国各地四海为家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张溥《五人墓碑记》(2)[thewholeworld]∶指世界各地放之四海而皆准(3)[unconstrained]∶豪放、豁达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四海】1.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孔传:“距,至也。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淮南子·俶真训》:“神经於驪山、太行而不能难,入於四海、九江而不能濡。”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所谓抱萤烛於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鮋鰕於跡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

【清】1.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水。~泉。~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澈。~碧。~朗。~新。~醇。月白风~。  2. 安静,不烦:冷~。凄~。~闲。~静。~淡。~幽。~谧(宁静)。  3. 单纯不杂:~唱。~茶。  4. 明白,明晰:~楚。~晰。~醒。~通(文章层次清楚)。~亮。  5. 一点不留,净尽:~除。肃~。~剿。~洗。~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  6. 整理,查验:~理。~查。~点。~仓。  7.

擒充戮窦四海清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