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wú shēng yī qīng gē duàn jué
【无】◎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典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声】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声】《字彙》同。《正字通》俗聲字。(聲)〔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又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又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
【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清歌】īnggē(1)[acappellasinging]∶无乐器伴奏的歌唱(2)[clearsong]∶清脆的歌声
【清歌】乐器伴奏的歌唱。汉张衡《思玄赋》:“双材悲於不纳兮,并咏诗而清歌。”三国魏曹丕《燕歌行》:“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晋书·乐志下》:“宋识善击节唱和,陈左善清歌。”宋梅尧臣《留题希深美桧亭》诗:“乘月时来往,清歌思浩然。”2.清亮的歌声。晋葛洪《抱朴子·知止》:“轻体柔声,清歌妙舞。”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魏太子》:“急絃动飞听,清歌拂梁尘。”唐王勃《三月上巳祓禊序》:“清歌绕梁,白云将红尘并落。”清洪昇《长生殿·传概》:“清歌未了,鼙鼓喧闐起范阳。”瞿秋白《赤都心史》一:“清歌
【断绝】uànjué(1)[breakoff;dissociate;stop;severe]∶中断联系断绝来往断绝朋友关系(2)[discontinue]∶不再连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断绝】连贯的不再连贯;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管子·幼官》:“方外旗物尚白,兵尚剑,刑则绍昧断絶。”尹知章注:“其用刑则断昼之昧断絶而戮之也。”唐綦毋潜《春泛若耶》诗:“幽意无断絶,此去随所偶。”梁斌《红旗谱》四五:“学校和外界断绝了联系。”2.犹拒绝。《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及上欲封诸舅,太后輒断絶曰:‘吾计之熟矣,勿有疑也。’”3.妙绝;绝无仅有。唐张鷟《游仙窟》:“细腰偏爱转,笑脸特宜嚬。真成物外寄稀物,实是人间断絶人。”4.彻底。清李渔《比目鱼·肥遁》:“夫人,不是我迟疑观望,只因有心辞官,要辞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