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下平三蕭
平仄:平 仄 仄 仄 平 仄 平
拼音: mǒ|mò|mā tiāo|tiǎo fù qīng lǒng màn niǎn
【抹】1. 涂:涂~。~粉(喻美化或掩饰)。~黑(喻丑化)。~子(瓦工用来抹灰泥的器具。亦称“抹刀”)。 2. 揩,擦:~拭。哭天~泪。 3. 除去,勾掉,不计在内:~煞。 4. 轻微的痕迹:“林梢一~青如画”。一~余晖。 | 1. 把和好了的泥或灰涂上后弄平:~墙。~石灰。 2. 紧靠着绕过去:~头。~身。 3. 用手指轻按,奏弦乐指法的一种。 | 1. 擦:~桌子。 2. 按着向下移动、除去:~不下脸来(碍于脸面或情面)。
【抹】《唐韻》莫撥切《集韻》《韻會》《正韻》莫曷切,音末。《廣韻》摩也。《字林》抹摋,滅也。《增韻》塗抹也。亂曰塗,長曰抹。《秦觀詞》山抹微雲。又抹頟,束額飾,如抹也。《唐書·婁師德傳》募猛士討吐蕃,乃戴紅抹頟,來應詔。又古轉月韻,勿發切,音襪。《蘇軾詩》韭芽帶土拳如蕨,膾縷堆盤纖手抹。
【挑】1. 扁担等两头挂着东西,用肩担着:~土。~夫(旧时以给人挑货物行李为业的人)。 2. 挑的东西:~担。 3. 挖取:~荠菜。 4. 量词,用于成挑儿的东西:一~儿白菜。 5. 选,拣:~选。~拣。~剔。~肥拣瘦。 6. 古同“佻”,佻达。 | 1. 用竿子棍棒等的一头举起或支起:~起帘子。 2. 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打。 3. 拨弄,引动:~拨。~动。~头。
【挑】《唐韻》吐彫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彫切,音祧。《說文》撓也。一曰摷也。又器名。《儀禮·有司徹》二手執挑枋,以挹湆,注于疏七。《註》挑謂之歃,讀如或舂或抭之抭字。或作挑者,秦人語也。《釋文》湯堯反,又他羔反。又與佻通。偸薄也。《荀子·彊國篇》其服不挑。又《增韻》杖荷也。俗謂肩荷曰挑。又取也。今揀選人物亦謂之挑。又《唐韻》《集韻》《韻會》徒了切,音窕。引也,撥也。《博雅》疾也。一曰弄也。《史記·項羽紀》願與漢王挑戰,决雌雄。《註》擿嬈敵求戰,古謂之致師。《前漢·司馬相如傳》卓王孫有女文君,好音,相如以琴
【复】1. 回去,返:反~。往~。 2. 回答,回报:~命。~信。~仇。 3. 还原,使如前:~旧。~婚。~职。光~。~辟。 4. 再,重来:~习。~诊。~审。~现。~议。 5. 许多的,不是单一的:重(chóng)~。繁~。~杂。~姓。
【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又《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又《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又《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又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又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又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又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
【轻拢慢捻】弹琵琶的两种指法。唐白居易《琵琶引》:“轻拢慢捻抹復挑,初为《霓裳》后《緑腰》。”清无名氏《帝城花样·琵琶庆传》:“当其轻拢慢捻,流盼送媚时,偷睨场后小儿辈,駢肩窥帘,喁喁私语,往往吃吃笑不能自禁。”
此诗透过动词的选择,点明了动作的轻缓、细致的特点,形象地抒发了古人对于生活的审美态度,该态度是一种追求内心平静的环境。轻拢慢捻抹复挑的动态描绘出了日常琐事的处理的细致入微,赋予了琐事以生命力,表现出古代生活节奏和日常行为美感。
这句诗的用词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将琐碎的事物与人类行为相联系,进而表达了人们在琐碎事务中需保持的耐心和细致入微的态度。这种手法充分展现了古人尊重事物与人之间的共通性的智慧。
“轻拢慢捻抹复挑”这句诗,通过使用平行叠词的手法,将一般琐事的处理与技艺的展示相结合,体现了一种对日常琐碎之美的颂扬。将一般人平凡的生活琐事高度提升为艺术,在平淡的生活中追求一种境界。这种境界不仅限于行为,更是一种心灵的修养与提升。
同时,这四个动作词的音韵搭配也非常和谐,交替出现的叠韵,增添了诗意。如"拢捻"音韵相似,"抹挑"音韵相近,给人一种流畅的感觉。
轻拢慢捻抹复挑,这句诗从字面上看,充满了对物事的细致把握和精心处理。轻、慢、抹、挑等词,都展示了一种温柔细腻的手法。比喻人们在处理琐碎工作时需要保持细致入微的态度。
这种轻柔的动作有一种翻滚的美感,有如手指舞动的画面,富有节奏感。
整句诗言简意赅,言外之意却让人心生遐想,在凝重中透露出淡雅的情感。
这句诗的意境独特,勾勒出一种精巧细腻的场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其中的柔情与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