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zhèng|zhēng chī chī qū zhú
【正】1. 不偏斜,与“歪”相对:~午。~中(zhōng )。~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当(dāng)。~派。~楷。~规。~大光明。~言厉色。拨乱反~。 3. 合于道理的:~道。~确。~义。~气。 4. 恰好:~好。~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面。~本。 7. 纯,不杂:~色。~宗。~统。纯~。 8. 改去偏差或错误:~骨。~误。~音。~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
【正】〔古文〕《唐韻》《韻會》《正韻》之盛切,音政。《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註》守一以止也。《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易·乾卦》剛健中正。《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又備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書·君牙》咸以正罔缺。又《爾雅·釋詁》正,長也。《郭註》謂官長。《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杜註》五正,五官之長。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又官名。《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又朼載也。《周禮·夏
【蚩蚩】1.敦厚貌。一说,无知貌。《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毛传:“蚩蚩者,敦厚之貌。”朱熹集传:“蚩蚩,无知之貌。”宋王禹偁《君者以百姓为天赋》:“徒观乎浩浩玄穹,蚩蚩黔首。”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诚》:“翁輟泣愕然,不能喜,亦不能悲,蚩蚩以立。”2.惑乱貌;纷扰貌。汉扬雄《法言·重黎》:“大国蚩蚩,为嬴弱姬。”《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於是素交尽,利交兴,天下蚩蚩,鸟惊雷骇。”李善注:“《广雅》曰:‘蚩,乱也。’”吕延济注:“蚩蚩,犹扰扰也。”清姚鼐《咏七国》:“蚩蚩六国主,虫豸力争竞。
【驱逐】逐qūzhú[driveout;expel;banish]驱赶或强迫离开驱逐非法入境者汉
【驱逐】策马驰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后復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宋梅尧臣《冯子都诗》:“嗣侯喜驱逐,平乐多从宾。”2.引申指争战。清鲁通甫《秦论》:“曩令始皇守之以静,则秦不可灭,令景哀以前,日与晋楚驱逐中原,则亦敝矣。”3.使牲畜等按照人的意志行进。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太子所食泉水北有寺,恒以驴数头运粮上山,无人驱逐,自然往还。”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朱雀门外街巷》:“唯民间所宰猪,须从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羣万数,止十数人驱逐,无有乱行者。”4.引申为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