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战秋辞

如行者惕——战秋辞

韵脚:入二十三錫

平仄:平 平 仄 仄

拼音: rú tì xíng zhě

如行者惕释义

【如】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4. 到,往:~厕。  5. 假若,假设:~果。~若。假~。  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7. 与,和:“公~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10. 表示举例:例~。  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

【惕】1. 戒惧,小心谨慎:警~。~惧。~~。~厉(心怀戒惧。亦作“惕砺”)。  2. 疾速:“一日~,一日留”。

【行者】íngzhě(1)[pedestrian]出行的人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2)[untonsuredmonk;itenerantmonk](1)∶佛教语。即“头陀”。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人;又指方丈的侍者及在寺院服杂役尚未剃发的出家者(2)∶泛指修行佛道之人(3)∶《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

【行者】的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唐郑棨《开天传信记》:“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清阎尔梅《渔父辞》:“峒山居者笑行者,我自乘船君乘马。”清昭槤《啸亭杂录·用洪文襄》:“上笑曰:‘譬诸行者,君等皆瞽目,今获一引路者,吾安得不乐也!’众乃服。”2.佛教语。即头陀。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人。《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身边只有一小行者,化饭度日。”3.佛教语。方丈的侍者,及在寺院服杂役尚未剃发的出家者。《释氏要览》卷上:“《善见律》云:‘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鉢,欲依寺中住者,

如行者惕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