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平 平
拼音: rú jī kě
【如】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4. 到,往:~厕。 5. 假若,假设:~果。~若。假~。 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7. 与,和:“公~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10. 表示举例:例~。 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
【饥】1. 饿:~饿。~民。~驱(旧指为衣食而奔走)。~餐渴饮。~寒交迫。~不择食(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画饼充~。 2.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荒。~馑(灾荒)。
【饥】〔古文〕《玉篇》紀衣切,音機。《說文》穀不熟爲饑。从食幾聲。餘詳飢字註。
【渴】1. 口干想喝水:口~。解~。 2. 喻迫切地:~望。~盼。~慕。~求。
【渴】〔古文〕《唐韻》苦葛切《集韻》《類篇》《韻會》丘葛切,音磕。《說文》本作。从欠,渴聲。《徐曰》今俗用渴字。《玉篇》欲飮也。《詩·小雅》載饑載渴。又急也。《公羊傳·隱四年》不及時而日渴葬也。又《廣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音傑。水涸也。《周禮·地官》草人凡糞種,渴澤用鹿。《疏》渴,故時停水。今乃渴也。又《集韻》丘蓋切,音礚。與愒同,貪也。或从欠作。又《廣韻》胡割切,音褐。《柳宗元·袁家渴記》楚越方言謂水之反流者爲渴。
“如渴如饥”四字极富象征意味,言简意赅地展示出作者对某一事物的渴求迫切之情。不论是渴望得到某件物品,或是追求某个理想,抑或是迫切焦急地期待某种机会,此诗皆折射出心灵深处的渴望和追求。
此诗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用“渴”喻写渴求心理,用“饥”喻写饥迫心情,表达了人心深处的渴切和渴望。字字以感,寄情于形,生动地描绘出人们对于某种东西的迫切需要和渴望之情。
渴者欲水,饥者欲食。水能解渴,食能止饥。此诗以极端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对某个事物的渴望之情,如同渴求水源的人、饥饿求食的人一般,亦如干渴得不可忍受、饥寒难耐之状。此诗以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心中的渴望之情。
“如渴如饥”四字用来形容一种内心的迫切感,是多种渴望和渴求的综合集合。此诗以极简洁的文字道出了作者内心的强烈需求,不论是对于物质财富的渴求,还是对于精神满足的追求,都融入了作者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