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杂诗(第八首一作白居易诗)

三十六峰犹不见——杂诗(第八首一作白居易诗)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sān shí liù|lù 1 yóu bù|fǒu jiàn|xiàn

三十六峰犹不见释义

【三十】。十的三倍。《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2.指三十岁。《穀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南朝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唐崔灝《赠王威古》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3.指三十年。唐权德舆《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六】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甲。~艺(a.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b.六经)。~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

【六】《唐韻》《集韻》《韻會》力竹切《正韻》盧谷切,音陸。《說文》易之數,隂變于六,正于八。《玉篇》數也。《增韻》三兩爲六,老隂數也。又國名。《左傳·文五年》楚人滅六。《史記·黥布傳》布者,六人也。《註》索隱曰:地理志,廬江有六縣。蘇林曰:今爲六安也。又叶錄直切,音近力。《前漢·西域敘傳》總統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貢,各以其職。

【峰】1. 高而尖的山头:山~。~巅。~峦。高~。险~。  2. 形状像山峰的东西:驼~。浪~。  3. 最高处:登~造极。~年(自然界中某种活动达到高峰的年度)。 网

【峰】《集韻》同峯。

【犹】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犹】《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說文》玃屬。从犬,酋聲。《集韻》居山中,聞人聲豫登木,無人乃下。世謂不決曰猶豫。或作。《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註》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又《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又《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又《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又《集韻》可止之辭也。《詩·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见】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典

【见】《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說文》視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註》言不爲所拔識也。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

三十六峰犹不见用户点评
tx
沧海遗珠

评论一:此诗意蕴深邃,寓意至深。山峰千差万别,欲觅尽无可遽,暗示了人生追求的无止境。山,拔地于大地之上,直插云霄;人,志存高远,踏上巅峰。其间充溢了艰难困苦,但却有追求卓绝的力量推动。可见,此诗意髓深矣。

2024-09-18 16:30:11
tx
红颜薄命

这句诗以“三十六峰犹不见”为言,恍若向人们揭示了山峦之多,变化之广。以36为数量之上限,可以推知山峰众多无穷,不可逆限。作诗者谦虚且有愈高峰之追求。而作诗心境以沉思崆峒山意,更叹吾人目光之短浅。三十六峰遥不可见,实为寓示人生起伏之变幻,追求博大精深,永无止境。此句直接看似简单,寓意却颇为深刻,读者可因此引发撰文的思考,不同层面地理解此一诗句。

2024-09-18 16:26:04
tx
春风十里的爱恋

评论三:三十六峰犹不见,似以道、德难得言,峥嵘山势何其多,背后所揭示眼界小。不可见即是藏,绝非怠慢或放纵。恰需人以功绩自压制、自锻炼,从而寻得难以见的更高层次,一步搏三十六。这正是人之为人,不达峰顶岂不留恋。

2024-09-18 16:11:08
tx
心境开阔

评论五:山峰有长有短,有曲有直,有峰有谷,不一而足。而三十六者,更有了数量之上限,谦虚有余,表达了对更高境地的追求。这种追求背后蕴含了强烈的学习和钻研之意,正如三十六峰那样变幻莫测,出类拔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句警示人们,要不断攀登人生巅峰,不断超越自我。

2024-09-18 15:33:13
tx
浪漫之约

评论二:三十六峰犹不见,可见对诗人而言,山峰此等众多亦是难以数计,更有惊人之多。或许欲表现对巅峰之向往,意在举凡事务皆宜勉力冲刺,永不松懈。不是人生起落显得短暂,而是形容人生意义及价值如山高而无峰止,不期巅峰尽头之趋势。

2024-09-18 14:52:15
tx
陈年旧事

评论四:鉴此句,则是有志者乎?亦无上疆域者乎?或叹于眼界拘束,或贬斥于不落巅峰,此皆以为人之趋势,虚心追求则可趁山势,开拓视野,展示人生之大千世界。鄙人以此句为启示,解人生牵挂之妙法,览尽繁华亦非遗憾,身心皆自由,于自得和唯酬己进退!

2024-09-18 14:24:26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