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诗品二十四则。形容

山之嶙峋——诗品二十四则。形容

平仄:平 平 平 平

拼音: 1 zhī lín xún

山之嶙峋释义

【山】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4. 姓。

【山】《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嶙峋】◎嶙峋línxún(1)[(ofmountainrocks,cliffs,etc.)jagged;rugged;craggy]∶形容山石峻峭、重叠岭巆嶙峋,洞无涯兮。——《汉书·扬雄传》海之波澜,山之嶙峋。——司空图《诗品》怪石嶙峋(2)[(ofaperson)bony;thin]∶形容人消瘦或刚直有骨气瘦骨嶙峋

【嶙峋】1.形容沟壑、山崖、建筑物等重迭幽深。唐韩愈《送惠师》诗:“遂登天台望,众壑皆嶙峋。”清刘大櫆《游黄山记》:“登始信之峰,峰忽中断,两壁崭然,相去可寻丈,下视嶙峋千仞。”2.形容山峰、岩石、建筑物等突兀高耸。宋李纲《登钟山谒宝公塔》诗:“我登钟山顶,白塔高嶙峋。”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坞口石峯东峙,嶙峋飞舞。”3.形容人体瘦削露骨。清梁章鉅《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病入膏肓岂易甦,嶙峋虎骨起长吁。”4.形容气节高尚;气概不凡。明无名氏《四贤记·解绶》:“[净]狂夫气概鬱嶙峋,[丑小生]

山之嶙峋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