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敲爻歌

声闻缘觉冰消散——敲爻歌

韵脚:上二十三旱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shēng wén yuán jué bīng xiāo sàn|sǎn

声闻缘觉冰消散释义

【声】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声】《字彙》同。《正字通》俗聲字。(聲)〔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又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又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

【闻】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闻】〔古文〕《唐韻》《集韻》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又《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又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又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又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又《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

【缘觉】佛教语。梵语Pratyeka-buddha。旧译为辟支佛,意译为缘觉,也作独觉。一般谓出于佛世,观十二因缘而得悟者为缘觉;出于无佛世,观外缘而无师自悟者为独觉。唐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九之三:“出值佛世,闻因缘法,名为缘觉。出无佛世,自然得悟,名为独觉。”唐吕岩《敲爻歌》:“声闻缘觉冰消散,外道修罗缩项惊。”唐希运《传心法要》卷四:“观因缘而悟者,谓之缘觉。”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依佛家无常说,应该讲迁,现在反讲不迁,正是针对声闻缘觉执着无常不懂得真正的意义者而言。”漢

【冰消】“冰销”。1.冰冻消融。唐董思恭《守岁》诗之二:“冰销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唐元稹《寄乐天》诗:“冰销田地芦锥短,春入枝条柳眼低。”宋王安石《作翰林时》诗:“习习春风拂柳条,御沟春水已冰消。”2.比喻事物消释涣解。宋范仲淹《铸剑戟为农器赋》:“鏌耶之锋,冰销於倏忽;辕门之器,金鑠於斯须。”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高忠宪》:“忽推窗,见桃花烂然,遂有悟,并气节之想亦冰消矣。”郭沫若《论儒家的发生》:“‘武王靡不胜’以下又是另外的一节。这样圈点不仅诗调畅达,而韵脚也合,一切的问题都冰消了。”典

【散】1.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解~。涣~。~落。~失。~逸。  2. 分布,分给:~布。~发(fā)。天女~花。  3. 排遣:~心。~闷(mèn)。  4.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了。 | 1. 没有约束,松开:松~。~漫。懒~。~曲。~记。~板。~文。披~头发。  2. 分开的,分离的:~居。~乱。~座。~兵游勇。  3. 零碎的:~碎。~装。~页。  4. 中医称药末:~剂。丸~膏丹。

【散】〔古文〕枚《廣韻》《韻會》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音傘。,通作散。《易·說卦》風以散之。《禮·曲禮》積而能散。又《公羊傳·莊十二年》散舍諸宮中。《註》散,放也。又《博雅》布也。《廣韻》散,誕也。《增韻》又宂散,閒散。《韻會》不自檢束爲散。《莊子·養生主》散人又惡知散木。《註》不在可用之數。又姓。《書·君奭》有若散宜生。《傳》散氏,宜生名。又酒尊名。《周禮·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註》漆尊也,無飾曰散。《儀禮·燕禮》酌散西階上。《註》酌散者,酌方壷酒也。《禮·禮器》賤者獻以散。《註》五升曰散。○按《周禮》《

声闻缘觉冰消散用户点评
tx
枫之韵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没有一丝多余,让人感到一种舒展、流畅的呼吸感。短小的语言反而使得诗意更加凝练、深刻。整首诗给人以思考的空间,引发人们对声音的思考和感悟。

2025-02-17 16:56:52
tx
浅夏微凉

诗中的几个词语的选择非常恰如其分,比如“声闻”、“缘觉”,这样的词语能够深入人心,给人以思考。再如,“冰消散”,这个词语给人一种融化、消散的感觉,通过这个词语,把声音的消失展现得淋漓尽致。

2025-02-17 16:39:37
tx
小丑之王

《声闻缘觉冰消散》这句诗从表面上看,颇有浮华之感,似乎不够深邃。然而,仔细品味,我们会发现这句诗蕴涵着禅宗思想的精髓。声闻即是一切声音的存在,闻即为嗅闻。诗人以“声闻”来代表世俗的烦恼与执着之声,而以“冰消散”来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是佛教智慧的独特之处。

2025-02-17 15:42:53
tx
对望苍穹

诗的意境给人一种寂静而安详的感受,仿佛一场冬日的晨曦。诗中的“声闻缘觉”传递着一种寂静而又敏感的触感,清澈而又安抚心灵。整首诗通过简单的几个字眼,带给读者一种缓解压力的感觉。

2025-02-17 14:46:38
tx
晨光之泪

声闻缘觉冰消散,此诗深具禅宗意味。声即为言语,闻即为听听;缘即为事物的因缘,觉即为领悟;冰即为幻像,消即为消融;散即为离散。作者以简练的字句,抓住事物间的相对性与瞬息的变幻,表达了禅宗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这句诗使人联想至悟道的大师,令人陶醉其中。

2025-02-17 14:43:46
tx
痛不欲生

《声闻缘觉冰消散》充盈着良好的韵律感,每个字眼都仿佛敲击着读者内心的琴弦,引发共鸣。诗中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声音的传播与冰的消散相对应,形象而贴切。这个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悦耳的氛围,仿佛听到了声音的渐渐减弱,几乎要消失的样子。整体上,这首诗给人一种平静、宁静的感觉,让人愉悦。

2025-02-17 14:39:07
tx
StarryEyes

通过这首诗,我们仿佛听到了冰消融的声音,以及那种消散而又温和的感觉。这种直击心灵的表达方式,是诗人功力的体现。这首诗通过诗意的写作手法,让读者产生共鸣,引发共鸣,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2025-02-17 14:22:59
tx
宁静致远

声闻缘觉冰消散一诗在表面上似乎极为简单,甚至有些俗气。然而,诗中蕴含的禅宗哲理却深邃而庄重。它引领着我们超越尘世的喧嚣,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不论是在物质繁华的背后,还是在人际纷争中,声闻缘觉冰消散都能给予我们指引和启示。

2025-02-17 14:18:28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