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dài 4 miù qū|cù wén shí bì
【带】1.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子。皮~。领~。一衣~水。 2. 像带子的长条物:~钢。~鱼。声~。 3. 车轮胎:车~。外~。 4. 区域:地~。温~。 5. 佩戴,披挂:~孝。~剑。 6. 随身拿着:携~。~挈。~着钱。 7. 捎,连着,顺便做:连~。~职。~累(lěi )(连累)。话中~刺。 8. 含有,呈现:~电。~伤。 9. 率领,引导:~领。~头。~动。以点~面。 10. 女子阴道分泌的白色黏液:白~。 典
【带】《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蓋切,音。《說文》紳也。男子搫帶,婦人帶絲,象繫佩之形。佩必有巾,故帶从巾。《徐鉉曰》卌,其帶上連屬固結處。《釋名》帶,蔕也。著於衣,如物之繫蔕也。《易·訟卦》或錫之鞶帶。《疏》鞶帶大帶也。《禮·玉藻》凡帶有率,無箴功。《疏》謂其帶旣襌,亦以箴緶緝其側,但繂襵之,無別裨飾之箴功。又《揚子·方言》厲謂之帶。《註》小爾雅,帶之垂者曰厲。《詩·小雅》垂帶而厲。又佩也。《禮·月令》帶以弓。又《揚子·方言》行也。《註》隨人行也。又蟲名。《莊子·齊物論》螂蛆甘帶。又書帶,草名。《三齊
【束】1. 捆住,系:~缚。~装(整理行装)。~发(fà)。~之高阁。~手无策。 2.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3.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电子~。 4. 控制,限制:~身。无拘无~。 5. 事情的结末:收~。结~。 6. 姓。
【束】《唐韻》書玉切《集韻》《韻會》輸玉切《正韻》式竹切,音。《說文》縛也。徐曰:束薪也。《詩·周南》白茅純束。又五疋爲束。《禮·雜記》納幣一束。又五十矢爲束。《詩·周頌》束矢其搜。又脯十脡曰束。《穀梁傳·隱元年》束脩之肉,不行境中。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束州,趙地。又姓。《統譜》望出南陽,漢疏廣後,避難改爲束。又《韻會》春遇切《周禮·註疏》詩注切,音戍。約也。《周禮·司約註》言語之約束。約音要。《史記·漢高紀》待諸侯至,定要束耳。又叶所律切,音率。《蔡邕·筆賦》削文竹以爲管,如桼絲之纏束。形條搏以直端,染元
【谬】1. 错误的,不合情理的:荒~。~论。~传(chuán )。~误。 2. 差错:失之毫厘,~以千里。
【谬】《唐韻》《正韻》靡幼切《集韻》《韻會》眉救切,音繆。《說文》狂者之妄言也。《博雅》誤也,欺也。《玉篇》亂也,詐也。《廣韻》差也。《書·囧命》繩愆糾謬,格其非心。《史記·李斯傳》謬其說,絀其辭。《前漢·司馬遷傳》差以豪氂,謬以千里。《蜀志·向朗傳》手自挍書,刊定謬誤。又姓。《前漢·儒林傳》謬生,申公弟子。與繆同。又通作繆。《禮·大傳》一物紕繆。《註》紕繆猶錯也。本又作謬。《史記·司馬相如傳》臨邛令繆爲恭敬。又叶眉侯切,音謀。《韓愈·房使君鄭夫人表》道順德嚴顯且裕,宜壽而富今何謬。永貞冬至前四日,寓墳此非其丘
【趋】1. 快走:~走。~进。~前。~奉。~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 2. 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向。~势。大势所~。 3. 鹅或蛇伸头咬人。 4. 追求,追逐:~时(追求时髦)。~利。~光性。 | ◎ 古同“促”,催促;急速。
【趋】《廣韻》七逾切《集韻》《韻會》《正韻》逡須切,取平聲。《說文》走也。《博雅》行也。《釋名》疾行曰趨。趨,赴也,赴所至也。《詩·齊風》巧趨蹌兮。《疏》趨,今之捷步。《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註》行而張足曰趨。《爾雅·釋宮》門外謂之趨。《古今注》《吳趨行》,吳人以歌其地。陸機《吳趨行》曰:聽我歌吳趨。趨,步也。又樹名。《齊民要術》自餘雜木,耳,趨各其時。又《集韻》趨玉切。同促。《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註》趨數,讀爲促速。又《祭義》其行也趨趨以數。《前漢·高帝紀》令趨銷印。《註》師古曰:趨,讀曰促。促,速
【文石陛】用文石砌成的宫廷台阶。《汉书·梅福传》:“故愿壹登文石之陛,涉赤墀之涂。”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之四:“束带谬趋文石陛,有章曾拜皂囊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