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liǎo|le jū huāng hé|hè|huó|huò|hú shí dí|dì|de gū jì lún luò shū fā āi shāng
【了】1. 明白,知道:明~。一目~然。 2. 完结,结束:完~。~结。 3.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办得~。 4.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得! | 1.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 2.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
【了】《唐韻》盧鳥切《集韻》《韻會》郞鳥切《正韻》盧皎切,聊上聲。《增韻》決也。《廣韻》慧也,曉解也。《後漢·孔融傳》融年十二聰慧。煒曰:小而了了,大未必奇。又《宋書·戴法興傳》彭城王覓一了了令史,得法興使爲之。又訖也,畢也。《晉書·傅毅傳》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事欲了,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杜甫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靑未了。又《揚子·方言》了,快也。秦曰了。又秦吉了,鳥名。《仇池筆記注》似鸚鵡,腦有肉冠,能言笑。
【居】1. 住:~住。~民。同~。隐~。~处(chǔ)(a.住所;b.指生活处境)。 2. 居住的地方:新~。故~。迁~。蜗~(喻窄小的住所)。 3. 当,占,处于:~首。~中。~高临下。二者必~其一。 4. 安着,怀着:~心(怀着某种念头,有贬义)。 5. 积蓄,储存:奇货可~(a.指商人把珍稀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b.喻挟持某种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谋求功名利禄)。 6. 停留:~守。 7. 平时:平~。 8. 姓。
【居】〔古文〕《廣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音車。《說文》凥處也。从尸,得几而止也。引孝經,仲尼凥,凥謂閒居,如此會意。今文作居。又《廣韻》安也。《書·盤庚》奠厥攸居。《禮·王制》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居民,必參相得。又《書·舜典》五宅三居。《註》三居,謂周之夷服,鎮服,蕃服也。又坐也。《論語·陽貨》居,吾語女。又積也,蓄也。《書·皋陶謨》懋遷有無化居。《註》化,易也。謂交易其所居積也。又《史記·平準書》富商穀百數,廢居,居邑。《徐廣註》廢居,貯蓄之名。有所廢,有所蓄,言乗時射利也
【荒】1. 年成不好,收成不好:~年。灾~。防~。备~。 2. 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芜。~地。开~。 3. 废弃:~废。~疏。~置。业精于勤,~于嬉。 4. 冷落偏僻:~村。~郊。~落(luò)(a.荒凉冷落;b.荒疏衰退)。~颓。 5. 严重缺乏,不够用:煤~。 6. 不实在的,不正确的:~信。~唐(a.浮夸,不实在;b.行为放荡。“唐”均读轻声)。 7. 放纵,迷乱:~淫。~腆(沉湎于酒)。 8. 远,边远的地方:~远。~遐。八~。 9. 扩大:“天作高山大王~之”。 10. 包有:“
【荒】〔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光切,音肓。《說文》蕪也。一曰草掩地也。《周語》田疇荒蕪。《韓詩外傳》四穀不升謂之荒。《爾雅·釋天》果不熟爲荒。又廢也。《書·蔡仲之命》無荒棄朕命。《傳》無廢棄我命。又大也。《詩·周頌》天作高山,大王荒之。《書·益稷》惟荒度土功。《傳》大治度水土之功。又《書·禹貢》五百里荒服。《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又掩也。《詩·周南》南有樛木,葛藟荒之。又空也。《吳語》荒成不盟。又蒙也。《禮·喪大記註》在旁曰帷,在上曰荒。又《集韻》同慌。《楚辭·哀郢》
【和】1. 相安,谐调:~美。~睦。~谐。~声。~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衷共济。 2. 平静:温~。祥~。~平。~气。~悦。~煦。惠风~畅。 3. 平息争端:讲~。~约。~议。~亲。 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是四。 5. 连带:~盘托出(完全说出来)。~衣而卧。 6. 连词,跟,同:我~老师打球。 7. 介词,向,对:我~老师请教。 8. 指日本国:~服(日本式服装)。~文。大~民族。 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棋。~局。 10. 姓。
【时】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
【时】〔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又《韻會》辰也,十二時也。又《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又《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
【的】◎ 真实,实在:~确。~当(dàng )。~情。~真。~证。 | ◎ 箭靶的中心:中(zhòng )~。有~放矢。众矢之~。目~(要达到的目标、境地)。 | 1. 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性:美丽~。 2. 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唱歌~。 3. 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他~衣服。 4. 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常与“是”相应:这句话是很对~。 5. 副词尾,同“地2”。
【孤寂】寂gūjì[lonely;isolated]孤独无依,寂寞无聊火车不时在孤寂的小站停下来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袁枚《祭妹文》典
【孤寂】寂寞。南朝宋鲍照《绍古辞》之六:“文袿为谁设,罗帐空卷舒,不怨身孤寂,但念星隐隅。”唐于濆《旅馆秋思》诗:“旅馆坐孤寂,出门成苦吟。”宋杨万里《梅花下遇小雨》诗:“绕花百匝不忍归,生怕幽芳怨孤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念秧》:“将东归,且喜同途不孤寂。”王统照《纪梦》:“在这一群欢乐的女孩子中她是孤寂的、落寞的,如同从远处跑来的一个陌生人。”典
【沦落】únluò[degenerate;bereducedtopoverty;comedownintheworld;falllow;bedrivenonto]被驱逐流落;陷入不良的境地沦落街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沦落】;磨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石字沦落,无復在者。”《隶续·魏三体石经<左传>遗字》附文:“庆歷中,夏文庄公集古文四声韵所载石经数十字,盖有此碑所无者,而碑中古文亦有韵所不收者,则沦落之餘,两家所得自不同耳。”2.流落;漂泊。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我今沦落至此,不觉放声大哭。”清陈维崧《画堂春·春景和少游原韵》词:“十载流连蜂蝶,半生沦落湖湘。”郁达夫《过去》:“更想想我自家的沦落的半生,也被她的哀泣所感动。”3.指物件散落。宋周煇《清波
【抒发】发shūfā[express]表达;倾吐抒发豪情人们想起罗盛教就唱起这支歌,抒发对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怀念之情。——《罗盛教》典
【抒发】达。罗正伟《清廷颁布十九信条特赦党人》:“至此次被赦人等,尤当深自拔濯,抒发忠爱,同观宪政之成,以示朝廷咸与维新之至意。”峻青《海啸》第三章:“他不会也不愿意把他的感情和思想抒发出来。”典
【哀伤】◎哀伤āishāng[distressed;heart-rending;sad;grieved]悲痛忧伤不胜哀伤
【哀伤】悲痛忧伤。《汉书·匡衡传》:“陛下秉至孝,哀伤思慕,不絶於心。”唐杜甫《成都府》诗:“自古有羈旅,我何苦哀伤。”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国朝何仲默亦遭壬申之乱,但过於哀伤尔。”巴金《春天里的秋天》九:“不远处送来提琴的声音,拉的是哀伤的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