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3 tán dēng sōng bǎi sēn sēn
【古】1.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代。~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典。~风。~训。~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2. 古体诗的简称:五~(五言古诗)。七~(七言古诗)。 3. 姓。
【古】〔古文〕《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又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又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
【坛】1. 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筑的高台:天~。地~。登~拜将。 2. 用土堆成的平台:花~。 3. 僧道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神~。法~。 4. 文艺界、体育界或舆论阵地:艺~。文~。球~。论~。 5. 一种口小肚大的陶器:~子。水~。 典
【坛】《廣韻》《集韻》《韻會》唐干切《正韻》唐闌切,音彈。《說文》祭場也。壇之言坦也。一曰封土爲壇。《禮·祭義》燔柴于泰壇祭天也。《祭法》去祧爲壇。《註》遠廟八世祖則遷于壇,有禱則祭。互詳墠字註。《史記·文帝紀》其廣增諸祀壇場。又楚人謂中庭曰壇,見《荆楚風俗通》。又盟誓則立壇。《禮·雜記》孔子出魯東門,過故杏壇,曰:兹臧文仲誓盟之壇也。睹物思人,命琴而歌。又國君朝會亦設壇。《左傳·襄二十八年》鄭伯如楚,舍不爲壇,子產曰:大適小則爲壇,小適大苟舍而已,焉用作壇。又特拜將相亦設壇。《前漢·高帝紀》上設壇具禮,拜韓信
【登】1. 上,升:~山。~车。~门。~天。~台。~场(chǎng )。~高。~攀。~临。~科。~程。~堂入室。 2. 踩,践踏,脚向下用力:~踏。踢~。 3. 记载:~记。~报。~载。 4. 谷物成熟:~岁(丰年)。五谷丰~。 5. 立刻:~时。“~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6. 进:~崇(进用推崇)。 7. 方言,穿:~上靴子。
【松柏】gbǎi(1)[pineandcypress]∶松树与柏树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chaste;pureandundefiled]∶比喻坚贞的洁操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3)[grave]∶指坟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言。——《文选·丘迟·与陈伯
【松柏】。松树和柏树。两树皆长青不凋,为志操坚贞的象征。《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荀子·大略》:“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栢之质,凌霜犹茂。”清方文《送万茂先应征北上》诗:“同心指松柏,高言洽芝兰。”参见“松柏后凋”。
【森森】◎森森sēnsēn(1)[dense]∶形容繁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唐·杜甫《蜀相》(2)[ghastlyandsilent]∶形容阴沉可怕看了这水泡子四边黑压压的老树,不禁有一种鬼域森森之感。——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3)[cold]∶形容寒冷冷森森
【森森】1.树木繁密貌。晋潘岳《怀旧赋》:“坟垒垒而接垄,柏森森以攒植。”唐常沂《禁中青松》诗:“映殿松偏好,森森列禁中。”郭小川《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这片土地哟,一直是荒草森森!”2.指茂密的树木或其浓荫。五代齐己《夏日林下作》诗:“烦暑莫相煎,森森在眼前。”元耶律楚材《题平阳李君实此君轩》诗:“环榻森森荫好凉,此君风味詎能忘。”3.众多貌。晋张协《杂诗》之四:“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唐吴筠《步虚词》之二:“真朋何森森,合景恣游宴。”4.丰满修长貌。晋曹毗《鹦鹉赋》:“森森修尾,蔚蔚红臆。”晋孙绰《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