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有鸟二十章(庚寅)

桃李无言管弦咽——有鸟二十章(庚寅)

韵脚:下平一先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táo lǐ wú yán guǎn xián yān|yàn|yè

桃李无言管弦咽释义

【桃李】◎桃李táolǐ[peachesandplums]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桃李】1.桃花与李花。《诗·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后因以“桃李”形容貌美。唐张说《崔讷妻刘氏墓志》:“珪璋其节,桃李其容。”2.《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后遂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久视元年》:“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明李东阳《胡忠安公挽诗四十韵》:“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川

【无】◎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典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言】1. 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2. 说的话:~论。~辞(亦作“言词”)。语~。~语。~简意赅。  3. 汉语的字:五~诗。七~绝句。洋洋万~。  4. 语助词,无义:~归于好。“~告师氏,~告~归”。  5. 姓。

【言】〔古文〕《唐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平聲。《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周禮·大司樂註》發端曰言,答述曰語。《釋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書·湯誓》朕不食言。《傳》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八糾萬民,七曰造言之。《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又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

【管弦】。亦作“筦弦”。亦作“筦絃”。1.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淮南子·原道训》:“夫建钟鼓,列管弦。”《汉书·礼乐志》:“为其俎豆筦弦之间小不备,因是絶而不为,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或莫甚焉。”晋张华《情诗》之一:“终晨抚管弦,日夕不成音。”明王錂《春芜记·感叹》:“三千珠履盈阶陛,十二金釵列管絃。”清孙枝蔚《村居杂感》诗之五:“长物吾家少,樽罍伴管絃。”2.指管弦乐。《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説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鐘石筦弦。”唐崔湜《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囀管弦同。”元陈孚《

【咽】◎ 口腔后部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分三部分,上段与鼻腔相对称“鼻咽”;中段与口腔相对称“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称“喉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亦称“咽头”):~喉。 | ◎ 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道里去:~唾沫。狼吞虎~。细嚼慢~。 | ◎ 阻塞,声音因阻塞而低沉:哽~。呜~。

【咽】《唐韻》烏前切《集韻》因連切《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燕。《說文》嗌也。《玉篇》咽喉也。《韻會》醫經云:咽者嚥水,者氣。《戰國策》頓子曰:韓,天下之咽喉。《集韻》或作胭。又《禮·深衣》曲袷如矩以應方。《疏》古者方領,似今擁咽。又《集韻》縈懸切《韻會》幺懸切《正韻》縈圓切,音淵。《集韻》本作,引《詩》鼗鼓。或作咽。○按《詩·商頌》今本作淵。又《集韻》於巾切,音駰。《詩·魯頌》鼓咽咽。《傳》咽咽,鼓節也。《集韻》或作鼝,亦書作鼘。《六書故》淵淵咽咽,其聲不同。淵淵狀鼓聲多而遠,咽咽聲近而。味其聲,可以知

桃李无言管弦咽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