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平十七眞
平仄:仄 仄 仄 仄 仄 平
拼音: tǔ zhēng zhēn zèng jiǔ qì wèi
【土】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 2. 疆域:国~。领~。 3.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 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5. 不合潮流:~气。 6. 未熬制的鸦片:烟~。 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 9. 姓。
【土】《唐韻》《正韻》他魯切《集韻》《韻會》統五切,吐上聲。五行之一。《說文》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易·離彖傳》百穀草木麗乎土。《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兗州厥土黑墳,靑州厥土白墳,徐州厥土赤埴墳,揚州荆州厥土惟塗泥,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墳壚,梁州厥土靑黎,雍州厥土惟黃壤。又《書·禹貢》徐州厥貢惟土五色。《註》諸侯受命,各錫以方色土,建大社于國中,一曰冢土。《詩·大雅》乃立冢土。又后土,取厚載之義。共工氏子句龍爲后土,位在中央,主於四季各十八日。《禮·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
【烝】1. 众多:~民。 2. 古代特指冬天的祭祀:“冬祭白~”。 3. 美。 4. 进献。 5. 同“蒸”,热气上升。 6. 古代指与母辈淫乱。
【烝】《唐韻》煑仍切《集韻》《韻會》諸仍切,音蒸《說文》火气上行也。《詩·大雅》烝之浮浮。《疏》炊之于甑,爨而烝之。又《爾雅·釋詁》君也。《詩·大雅》文王烝哉。又《爾雅·釋詁》進也。《書·堯典》烝烝。乂《詩·周頌》烝畀祖妣。又《爾雅·釋詁》衆也。《書·益稷》烝民乃粒。又《書·立政》夷微盧烝。《蔡傳》烝,或以爲衆,或以爲夷名。又《爾雅·釋言》塵也。《註》人衆所以生塵埃。又《詩·豳風》烝在桑野。《傳》烝寘也。又《小雅》烝然罩罩。《箋》烝,塵也。塵然猶言久如也。《朱傳》烝,發語辭。又《詩·魯頌》烝烝皇皇。《傳》烝烝厚
【珍】1. 珠玉等宝物:~宝。~珠。奇~异宝。席~待聘(“席珍”,坐席上的宝石,喻怀才待用)。 2. 宝贵的,贵重的:~贵。~奇。~稀。~闻。~玩(贵重的供赏玩的东西)。 3. 重视,爱惜:~视。~爱。~重(zhòng)。~存。~藏(cáng)。 4. 精美的食物:~羞(亦作“珍馐”)。八~。 典
【珍】〔古文〕錱《唐韻》陟鄰切《集韻》知鄰切,音眞。《說文》寶也。《玉篇》貴也,美也,重也。《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盧諶詩》不待卞和顯,自爲命世珍。又瑞也。《詩·周頌·將受厥明傳》我周家大受其光明,謂爲珍瑞,天下所休慶也。又《爾雅·釋詁》珍,獻也。又奇也。《書·旅獒》珍禽奇獸,不育于國。《公羊傳·昭三十一年》食必坐二子於其側而食之,有珍怪之食。《註》珍怪,猶奇異也。又《正字通》食之美者亦曰珍。《禮·王制》八十常珍。《註》常食皆珍味也。《又》九十者天子欲有問焉,則就其室以珍從。《註》九十者,專指有爵者,
【甑】1. 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尘釜鱼。 2. 〔~子〕现在蒸饭用的木制桶状物,有屉而无底。 3. 蒸馏或使物体分解用的器皿:曲颈~。
【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孕切,增去聲。《說文》甗也。《廣韻》古史考曰:黃帝始作甑。《韻會》屬也。甗無底曰。《周禮·冬官考工記陶人》甑實二鬴,厚半寸。《註》量六斗四升曰鬴。《史記·項羽紀》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又攀倒甑,草名。《本草綱目》生郊野,葉如薄荷,治風熱。遇煩渴狂躁諸症,擣汁服,效。又《集韻》慈陵切,音繒。炊器。漢典考證:〔《史記·項羽紀》皆乗船,破釜甑。〕 謹照原文乗船改沈船。 考證:〔《史記·項羽紀》皆乗船,破釜甑。〕 謹照原文乗船改沈船。
【久】1. 时间长:~远。~经。~已。~违(客套话,好久没见)。~仰(初次见面客套话,仰慕已久)。~别重逢。~而~之。 2. 时间的长短:住多~?三年之~。
【久】《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已有切,音九。暫之反也。《易·繫辭》恆久也。《中庸》不息則久。《註》久,常於中也。《老子·道德經》天乃道,道乃久。又待也。《左傳·昭二十四年》士伯曰:寡君以爲盟主之故,是以久子。又《說文》久,从後灸之,象人兩脛,後有距也。引周禮,久諸牆以觀其橈。◎按今《考工記·廬人》作灸,諸牆以眡其橈。註灸,猶柱也。釋文音救。又《儀禮·士喪禮》夏祝鬻餘飯用二鬲,于西牆不羃用疏布久之。《註》久讀爲灸。《疏》灸,塞義,謂直用麤布蓋鬲口爲塞也。又《韻補》叶舉里切,音几。《詩·邶風》何其久也
【气味】◎气味qìwèi(1)[smell;odor;flavor]∶嗅觉所感到的味道气味浓香散发出气味(2)[smack]∶比喻人的性格、情调有点沙文主义气味
【气味】1.滋味和嗅觉所感到的味道。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蔓菁》:“九英,叶根麤大,虽堪举卖,气味不美。”唐杜甫《谢严中丞送乳酒》诗:“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宋梅尧臣《答王德言遗柑》诗:“荆州持大橘,亦自名黄柑;忽得洞庭美,气味何可参。”许地山《再会》:“只要饼底气味好就够了。”2.比喻意趣或情调。晋葛洪《<抱朴子>自叙》:“不喜星书及算术、九宫、三棊、太一、飞符之属,了不从焉,由其苦人而少气味也。”唐白居易《白发》诗:“雪髮随梳落,霜毛绕鬢垂。加添老气趣,改变旧容仪。”宋范成大《元日山寺》诗:“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