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平十五灰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wēi yū qū xī huí
【威】1. 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力。~风。权~。 2. 凭借力量或势力:~胁。~慑。 典
【威】〔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於非切,音蝛。尊嚴也。《易·大有》威如之吉。《書·洪範》惟辟作威。《周禮·天官》賞以馭其威。《吳語》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又《諡法》猛以剛果,彊義執政,曰威。又婦稱姑爲威姑。猶子稱父爲嚴君。《說文》威,姑也,引漢律婦告威姑。《正字通》按漢律威姑二字宜連讀,信如說文訓,似告姑姑,豈成文理。又南威,美人名。又虎脅兩旁及尾端有骨如乙,名虎威,見《酉陽雜俎》。又伊威,蟲名。《爾雅·釋蟲》作蛜蝛。《詩·豳風》伊威在室。又與畏通。《莊子·漁父篇》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註》威畏
【纡】1. 弯曲,绕弯:~曲。~回。萦~。~尊降贵(指地位高的人转而主动地降低身分,接近地位低的人)。 2. 苦闷盘结胸中:~郁。~轸。 3. 行动缓慢:~徐。~缓。 4. 系,结。 方言集汇
【纡】《廣韻》憶俱切《集韻》《韻會》邕俱切,音迂。《說文》詘也。一曰縈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中弱則紆。《註》紆,曲也。《史記·屈原傳》寃結紆軫兮。《註》紆,屈也。又《博雅》紆,繩索也。又姓。《廣韻》後秦有肥鄕侯始平紆邈。又《集韻》匈于切,音訏。義同。又《集韻》烏侯切,音謳。《類篇》陽紆,山名也。又《韻補》叶委羽切《馬融·廣成頌》大匈哨後,縕巡歐紆。負隅依阻,莫敢嬰禦。
【屈膝】ūxī(1)[kneel]∶跪下或跪倒对穹庐以屈膝。——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屈膝下拜(2)[godownonone’sknees]∶比喻屈服屈膝投降(3)[knee]∶膝盖悄悄去屈膝边拔出刀来,三四刀搠死了。——《水浒传》
【屈膝】。《淮南子·氾论训》:“夫君臣之接,屈膝卑拜,以相尊礼也。”2.引申为投降、屈服。《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交臂受事,屈膝请和。”明宋濂《元故湖州路德清县尹陈府君墓铭》:“伪帅不觉屈膝,城遂来归。”鲁迅《书信集·致韦素园》:“‘学者’屈膝于银子面前之丑态,真是好看,然而难受。”3.护膝。《水浒传》第四五回:“﹝海闍黎﹞被石秀都剥了衣裳,赤条条不著一丝,悄悄去屈膝边拔出刀来,三四刀搠死了。”4.即屈戌。门窗、橱柜和屏风上的环纽、搭扣。北周庾信《灯赋》:“舒屈膝之屏风,掩芙蓉之行障。”唐李贺《宫娃歌》:“啼蛄
【回】1. 还,走向原来的地方:~家。 2. 掉转:~首(回头看)。~顾。~眸。~暧。妙手~春。 3. 曲折,环绕,旋转:~旋。~肠。~廊(曲折回环的走廊)。 4. 答复,答报:~信。~话。~绝。 5. 量词,指事件的次数:两~事。 6. 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且听下~分解。 7.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族。~教(中国称伊斯兰教)。 8. 姓。
【回】《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又《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又《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又《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又《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又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又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