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碧城三首

武皇内传分明在——碧城三首

韵脚:上十五海

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wǔ huáng nèi zhuàn fēn míng zài

武皇内传分明在释义

【武】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装。~器。~警。~林。~坛。~生。~旦。~丑。~净。~举。  2. 勇猛,猛烈:英~。威~。~断。~士。~夫。  3. 半步,泛指脚步:步~。踵~。行(xíng )不数~。  4. 姓。

【武】《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音舞。《玉篇》健也。一曰威也,斷也。《書·大禹謨》乃武乃文。又《伊訓》布昭聖武。又《左傳·宣十二年》楚子曰:止戈爲武。《又》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者也。武有七德。又諡法之一。《汲冢周書》剛彊理直曰武,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窮曰武。又周樂名。《前漢·禮樂志》武王作武。武,言以功定天下也。又《禮·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鄭註》文謂鼓,武謂金。《疏》金屬西方,可以爲兵刃,故爲武。鼓主發動衆音,無兵器之用,故爲文。又迹也。《詩·大

【皇】1. 君主,亦指神话传说中的神:~帝。~后。~宫。~储(已确定的皇位继承人)。~权。  2. 大:~~巨著。冠冕堂~。  3. 对先代的敬称:~考(对亡父的尊称)。  4. 古同“遑”,闲遐。  5. 古同“惶”,恐惧。  6. 姓。 典

【内传】◎内传nèizhuàn[biography]旧时一种人物传记小说体裁,以记载某人的遗闻轶事为主

【内传】1.古代经学家称专主解释经义的书为内传,与广引事例、推演本义的外传相对。如《汉书·艺文志》有《韩内传》四卷,为汉韩婴解《诗》之作,今佚。又《左传》被称为《春秋》的内传。三国吴韦昭《国语解叙》:“参之以‘五经’,检之以‘内传’,以《世本》考其流,以《尔雅》齐其训。”唐柳宗元《非国语上·大钱》:“左氏又於内传曰:‘王其心疾死乎?’其为书皆类此矣。”2.传记的一种。以传主遗闻逸事的记述为主。如《隋书·经籍志二》有《汉武内传》、《关令内传》、《南岳夫人内传》等。唐李商隐《碧城》诗之三:“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

【分明】◎分明fēnmíng(1)[clearly]∶清楚(明白)状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袁枚《祭妹文》(2)[plainly]∶简单明了地这分明不对(3)[clearlydemarcated]∶清楚地划开界限

【分明】1.明确;清楚。《韩非子·守道》:“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唐元稹《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彤管内人书细腻,金奩御印篆分明。”《水浒传》第八六回:“前面行军旗上,写的分明:‘大辽副统军贺重寳。’”峻青《海啸》第四章九:“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2.辨明。汉陆贾《新语·辨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异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自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众邪误之矣。”《汉书·

【在】1. 存,居:存~。健~。青春长~。  2. 存留于某地点:~家。~职。~位。  3. 关于某方面,指出着重点:~于(a.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么为内容;b.决定于)。~乎。事~人为。  4. 表示动作的进行:他~种地。  5. 介词,表示事情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逃。~望。~握。~理。~朝(cháo )。~野。~世。  6. 和“所”连用,表示强调:~所不辞。无所不~。

【在】《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又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又存也。《論語》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又姓。晉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又昨代切,音載。義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

武皇内传分明在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