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平 仄 平
拼音: yí wǔ zhào gē
【夷】1.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九~(古时称东夷有九种)。 2.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杂处(chǔ ㄔㄨˇ)。 3. 平,平坦,平安:化险为~。 4. 弄平:~为平地。 5. 消灭:~灭。族~(诛杀犯罪者家族)。 6. 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 7. 古代的锄类工具。 8. 古同“怡”,喜悦。 9. 古同“痍”,创伤。 10. 姓。
【夷】〔古文〕《唐韻》《廣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音姨。平也,易也。《詩·周頌》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又大也。《詩·周頌》降福孔夷。又安也,悅也。《詩·鄭風》旣見君子,云胡不夷。又等也,儕也。《禮·曲禮》在醜夷不爭。《史記·張良傳》諸將陛下等夷。又也。《禮·喪大記》男女奉尸夷於堂。《周禮·天官·凌人》大喪共夷槃冰,牀曰夷牀,衾曰夷衾,皆依尸爲言。又夷俟,展足箕坐也。《論語》原壤夷俟。又誅滅也。《前漢·法志》戰國時,秦用商鞅連相坐之法,造參夷之誅。又傷也。《易·序卦》故受之以明夷 。又芟也。《周禮
【武】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装。~器。~警。~林。~坛。~生。~旦。~丑。~净。~举。 2. 勇猛,猛烈:英~。威~。~断。~士。~夫。 3. 半步,泛指脚步:步~。踵~。行(xíng )不数~。 4. 姓。
【武】《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音舞。《玉篇》健也。一曰威也,斷也。《書·大禹謨》乃武乃文。又《伊訓》布昭聖武。又《左傳·宣十二年》楚子曰:止戈爲武。《又》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者也。武有七德。又諡法之一。《汲冢周書》剛彊理直曰武,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窮曰武。又周樂名。《前漢·禮樂志》武王作武。武,言以功定天下也。又《禮·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鄭註》文謂鼓,武謂金。《疏》金屬西方,可以爲兵刃,故爲武。鼓主發動衆音,無兵器之用,故爲文。又迹也。《詩·大
【棹歌】“櫂歌”。1.行船时所唱之歌。汉武帝《秋风辞》:“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南朝梁丘迟《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嶂。”元萨都剌《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清魏源《武夷九曲诗》:“尚讶棹歌闻,那有市声起。”2.指《櫂歌行》曲。《南史·羊侃传》:“﹝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櫂歌》两曲,甚有新致。”唐骆宾王《櫂歌行》:“相思无别曲,并在《櫂歌》中。”参见“棹歌行”。汉
其次,这歌的歌词,就好比是一篇什么仙侠武侠小说的开头。欧巴桑们一定听过:“江湖尚雪石,武夷多名山”,听上去就跟林青霞穿越来唱的一样,编剧小哥哥都没这水平!
构思巧妙,语言优美,融入了音韵美和意象美的表达。以“湖延白帝城”,形容深山中潺潺的水声响起,景色恢弘磅礴。与“楚天云雨连”,描绘天空之壮丽景色形成鲜明对比。此诗以韵律感染读者,展示出作者对此地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此诗娓娓道来武夷山的美景,以古典文风表达,给人以诗意的享受。饱含着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是对历史的致敬。这种诗意的描绘,充满了艺术的魅力,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武夷棹歌”乃古人咏赞武夷山风景之作,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可谓雅致之佳作。此诗描写了武夷山的山川美景,给人一种安详宁静的感受。这种诗歌语言的运用,深得文心雕龙之精髓。
《武夷棹歌》天地之中绝胜地,月明星稀赋异景。以此题材,赋予了武夷山特别的意义,将它比喻成天地之间的绝胜之地,以此抒发作者的赞美之情。同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月明星稀这一形容词,将武夷山的美景描绘得更加隽永动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哟哟,今天又有个小伙伴来找我评诗啦,赶紧来一起欣赏一下这首《武夷棹歌》吧!
忽然想起来,以前听过一个故事,说是武夷山的山脚下曾经住着一个能歌善舞的美人儿,她每天都会划船唱歌,声音传到山上,被一位文人听到了,然后他就写了这首“武夷棹歌”来赞美这位美人儿。好像是这样的,还是我记错了?总之,这首诗好像还有点故事情节在里面,想象一下,那位文人是不是被美女的歌声迷住了呢?真是浪漫至极!
最后,我实在是太喜欢这首《武夷棹歌》了!我决定自己也在家里组个乐队,招募一些小伙伴来演绎一下这首歌。我负责敲鼓,我家猫猫负责拉小提琴,还有我一个最稀罕的基友负责大声呐喊。虽然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是,至少我们是用心感受着音乐,对吧?加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