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明清诗词 / 唐多令·柳絮

香残燕子楼——唐多令·柳絮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xiāng cán yàn zi lóu

香残燕子楼释义

【香】1. 气味好闻,与“臭”相对:~味。~醇。芳~。清~。  2. 舒服:睡得~。  3. 味道好:这鱼做得真~。  4. 受欢迎:这种货物在农村~得很。  5. 称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东西:麝~。灵猫~。龙涎~。檀~。沉~。  6. 旧时用以形容女子事物或作女子的代称:~闺。~艳。  7. 祭祖、敬神所烧的用木屑搀上香料做成的细条:~火。烧~拜佛。~炉。~烛。  8. 姓。

【香】〔古文〕《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音鄕。《玉篇》芳也。《正韻》氣芬芳。《書·君》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詩·周頌》有飶其香。《禮·月令》中央土,其臭香。又草木之香,如沉香,棧香,蜜香,檀香,具載。《洪芻·香譜》及《葉延珪·香隸》諸書。又獸亦有香。《談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絕愛其臍,爲人逐急,卽投巖舉爪,剔裂其香。又《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臍香。其三心結香。又有小麝,其香更奇。又風香。《庾信詩》結客少年塲,春風滿路香。又含香。《漢官儀》尚書郞含雞舌香,伏奏

【残】1. 害,毁坏:~害。摧~。  2. 不完全,余下的:~余。~阳。~存。~废。~佚。苟延~喘。  3. 凶恶:~忍。~酷。凶~。

【残】《廣韻》昨干切《集韻》《韻會》財干切,音。《說文》賊也。《詩·小雅》廢爲殘賊。《孟子》賊義者謂之殘。又《釋名》殘,踐也。踐使殘壞也。《書·泰誓》殘害于爾萬姓。又《史記·樊噲傳》殘東垣。《註》謂多所殺傷也。又惡也。《書·泰誓》取彼凶殘。《史記·陳餘傳》爲天下除殘。又放逐也,殺也。《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放弑其君,則殘之。《揚子·方言》殺也。晉魏河內之北,謂爲殘。音廩。或洛感反。又食餘也。《杜甫詩》殘杯與冷炙。又煑肉之名。《張協·七命》鷰猩脣,髦殘象白。《註》髦,髦牛也。殘白,蓋煮肉之異名。《崔駰·

【燕子楼】楼名。在今江苏省徐州市。相传为唐贞元时尚书张建封之爱妾关盼盼居所。张死后,盼盼念旧不嫁,独居此楼十余年。见唐白居易《〈燕子楼〉诗序》。一说,盼盼系建封子张愔之妾。见宋陈振孙《白文公年谱》。后以“燕子楼”泛指女子居所。宋苏轼《永遇乐》词:“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红楼梦》第七十回:“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清洪亮吉《伊犁纪事诗》之二十:“南中老守疎狂甚,尚忆东风燕子楼。”原注:“太守有一妾,留河南亲串署内,时忆及之。”

香残燕子楼用户点评
tx
奇幻的梦境

老哥们,这首《香残燕子楼》真是酸爽啊!史诗级暧昧啊!楼外那个香残的燕子,貌似想跳上楼去撩妹??!!卧槽,这骚操作简直666!怪不得这么多人一字千金般津津乐道这事儿!毕竟感情纠葛谁都有,万物皆可羡,连鸟都不放过!触动我的内心了啊!

2025-04-15 16:09:41
tx
早起的鸟儿

这句诗的韵律流畅,回旋明快,展现了离愁别绪之中的余香残留之美。

2025-04-15 15:58:55
tx
独行侠

这首《香残燕子楼》这名字就听起来就充满了奇怪的冲击力!煞是好顶!这精选的用词简直就是被配乐炸开的耳朵所能感受到的滋味啊!喜欢这种想象力和导向性很强的诗的小伙伴表示:哇哇哇,成为文字里的主人公真TMD爽啊!懂不懂这种潮骚感觉!这种饱满程度简直10000%!可不是一般水平能hold住的!

2025-04-15 15:53:45
tx
夜深花影

香残燕子楼,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丝忧伤之情。楼宇内残香弥散,象征着人事已往,留下伤感与忧思。燕子飞舞,可理解为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与缅怀,颇具诗人的独特情感。

2025-04-15 15:01:33
tx
DancingButterfly

想想这香残的燕子,是不是就像你那个偷偷喜欢的女生?是不是总是默默守候在她身边,却又迟迟不敢主动表白?这真是绝了!不过,兄dei们,要记住啊,别把自己局限在燕子楼这个鸟笼里,勇敢表白才有可能实现奇迹!加油啊!

2025-04-15 14:45:11
tx
孤独的思恋

香残燕子楼,此句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方式引人注目。楼承载的香残之境令人感叹,犹如燕子一般自由飞翔,给人以广阔而深远之感。

2025-04-15 14:27:26
tx
害羞的小红莓

大兄dei们,这首《香残燕子楼》单凭名字就能让人脑洞大开,生草啊!难怪这么多小仙女在空间里晒学霸风采之余,死心塌地唱着“领导套歌”时也要浅声吟唱几句。这就是诗的魅力啊,让你在嘻哈嬉笑中品味古韵,真是颠覆想象呐!一句话,这实在是太有梗了,帅呆!

2025-04-15 14:18:15
tx
DreamyWhispers

同时,香残燕子楼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明清画家擅长的“惜春”主题。这是古代文人墨客倾诉寂寞与离愁的题材。诗中融入了浓郁的惜别之意,展示了杜牧在情感表达上的高超功力。他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将自己的感动与心境完美地融入到对物象的描述之中,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深切的珍惜与怀念。此景此情,独具诗意,令人陶醉其中。

2025-04-15 14:01:51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