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感春五首(分司东都作)

笑言溢口何欢咍——感春五首(分司东都作)

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xiào yán yì kǒu hé|hē|hè huān hāi

笑言溢口何欢咍释义

【笑言】1.谓又说又笑;边说边笑。《易·震》:“震来虩虩,笑言哑哑。”唐韩愈《自袁州还京行次安陆先寄随州周员外》诗:“行行指汉东,暂喜笑言同。”唐薛用弱《集异记·裴珙》:“珙即大呼弟妹之名字,亦无应者,笑言自若。”2.笑话。《太平广记》卷一六四引隋侯白《启颜录》:“秦优旃善为笑言,然合於道。”3.笑容与言语。宋曾巩《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铭》:“君气仁色温,寡笑言。”

【溢】1. 充满而流出来:~流。河水四~。洋~。充~。~于言表。  2. 过分:~美。~恶。~誉。  3. 超出:~出此数。  4. 古同“镒”,古代重量单位。

【溢】《唐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音逸。《說文》器滿也。《爾雅·釋詁》溢,盈也。《孝經·諸侯章》滿而不溢。又《爾雅·釋詁》溢,靜也。《疏》盈溢者宜靜。又愼也。舍人曰:溢行之愼。又洋溢也。《中庸》洋溢乎中國。又匹溢,聲四散也。《王褒·洞簫賦》龢紛離其匹溢。又《儀禮·喪服》朝一溢米。《註》二十四兩曰溢,爲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又《孔叢子·雜訓》兩手曰掬,一手曰溢。又同鎰。《荀子·儒效篇》藏千溢之寶。又通佾。《前漢·郊祀歌》千童羅舞成八溢。《註》溢,與佾同。列也。又《集韻》食質切,音實。《儀禮》一

【口】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  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  3.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  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  5. 破裂的地方:~子。 典

【口】〔古文〕《唐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厚切《正韻》苦厚切,上聲。《說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易·頤卦》自求口食。《書·大禹謨》唯口出好興戎。又戸口。《孟子》數口之家。《前漢·宣帝紀》膠東相成勞來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口。又《李陵傳》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單于爲兵,以備漢軍。又姓。《唐韻》今同州有之。《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祿。又古口,複姓。《正字通》漢有古口引。又壺口,山名。《書·禹貢》冀州旣載壺口。又谷口,地名。《史記·范睢傳》北有甘泉谷口。《註》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又列口,縣名。《前漢·地理志》樂

【何】1. 疑问代词(a.什么,如“~人?”b.为什么,如“~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不?”“~如?”d.哪里,如“~往?”e.发表反问,如“~乐而不为?”)。  2. 副词,多么:~其壮哉!  3. 姓。 | ◎ 古同“呵”,谴责。 | ◎ 古同“荷”,担。

【何】《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

【欢咍】uānhāi[behappyandcheerful]欢快。咍,喜悦,欢笑欢咍嗢噱。——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欢咍】乐。唐韩愈《感春》诗:“前随杜尹拜表回,笑言溢口何欢咍。”宋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之二:“能招过客饮文字,山水又足供欢咍。”宋沉遘《和江邻几送文丞相还游普安院》:“清赏何以娱,一枰聊为开;岂徒事争决,要相资欢咍。”

笑言溢口何欢咍用户点评
up